據鄭州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新鄭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值1209億元。這是自2011年11月封關運營以來首次在一季度突破1000億元大關。
據統計,新鄭綜保區一季度進出口值位居全國綜保區第二位,較去年同期增長97.9%,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增長129.4%。
新鄭綜保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部地區首家綜合保稅區,已形成包含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口岸作業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開放區域。作為國內最大的移動通訊設備整機制造基地之一,區內相關生產企業為了跟上市場消費需求,往往對生產物料的供應速度要求十分嚴格。“通關作為物料進口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關速度的提升,對于我們企業生產速度的提升意義重大。如何在大批量進口物料的同時還能提高通關效率?這是我們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張先生表示。
企業的難點就是海關工作的重點。作為轄區主管海關,鄭州海關所屬新鄭海關在得知企業面臨的難題后,為企業量身定制監管通關方案。幫扶企業協調機場集團調撥運力,指導企業使用兩步申報、分送集報、匯總征稅等通關便利政策加快通關速度;春節期間通關不打烊,提供7*24小時全天候預約通關服務,使企業不僅感受到海關的速度,更感受到海關的溫度。
(新鄭海關關員對轉關進口手機料件進行現場查驗)
此外,新鄭綜保區進出口值的大幅增長,離不開鄭州海關所屬新鄭海關認真落實各項復制推廣措施。與此同時,加大海關政策創新力度,促使綜合保稅區海關政策紅利的充分釋放。落實“放管服”改革各項任務,推進通關作業制度改革,發揮新通關模式快速提貨和便捷申報優勢;疊加運用“先入區、后報關”“一次備案、多次使用”“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等自貿區制度,打造快消品牌服裝中西部分撥中心,毗鄰機場貨物從落地到分揀后出區只需要7小時,吸引北京、上海等地服裝向鄭州集聚;推行手機、服裝等商品第三方檢測結果采信制度,推動檢驗監管“前推后移”;推進“四自一簡”措施落地,建立全流程業務網上辦理和“容缺后補”機制,采用“自報自繳”等模式,進一步壓縮了整體通關時間。
除了上述措施外,鄭州海關所屬新鄭海關在深化通關作業無紙化改革中,積極響應企業需求,主動申請開發“E點通”無紙化作業系統,搭建起具有通關服務、業務協同、互動交流等37項功能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真正實現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鄭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疫情對經濟影響逐步減弱,全球經濟加速復蘇,新鄭綜保區內手機加工制造及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等主要業務或延續增長態勢。該關將繼續在改革創新上做“加法”,在通關流程上做“減法”,持續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區內企業獲得感,助力新鄭綜保區開放發展邁向更高平臺。
(編輯:劉夢鴿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