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ST猛獅(SZ 002684)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約10.93億元,同比下降17.3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8.41億元,同比下降-1295.05%。
未來,猛獅能否脫困,或許要看儲能板塊業務能否真正爆發。
猛獅尚未脫困
4月29日ST猛獅(SZ 002684)發布2020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約10.93億元,同比下降17.35%;實現營業利潤約-13億元,同比下降333.8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8.41億元,同比下降-1295.05%。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約62.7億元,比上年度末減少18.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7.2億元,比上年度末減少約18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各板塊的經營規模及相關業務的開展受資金狀況影響較大,整體營業收入不及預期,虧損較大。
ST猛獅(SZ 002684)4月29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于2021年4月29日停牌一天,自2021年4月30日開市起復牌,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公司股票交易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處理。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猛獅新能源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 猛獅科技, 股票代碼:002684)是2001年由汕頭市滬美蓄電池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股份制企業,有30余年的蓄電池制造經歷,2012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資料顯示,該公司控股參股的海內外企業共數十家, 業務范圍涵蓋高端鋰電池制造、可再生能源發電、智慧能源管理和輸配電、儲能系統和儲能電站的建造和運營、電動智能交通工具的設計開發和制造、新能源汽車租賃運營等清潔能源的生產、儲存和應用的三大環節。并以“為人類提供最清潔、最價廉的電力服務”作為企業的最高使命,致力于“成為全球清潔電力產業領導者”。
第二期債務重組工作推遲
根據ST猛獅(SZ 002684)自我分析,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公司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時間延遲,第二期債務重組工作計劃也因此被迫推遲,經營資金持續嚴重短缺且資金成本居高不下,給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帶來較大影響。
受制于融資環境未能有效改變,經營資金持續嚴重短缺,ST猛獅(SZ 002684)業務無法按計劃開展,產量未能提升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項目工期拖長導致項目成本增加,營業毛利率因此也大幅下滑,經營毛利無法覆蓋期間費用,形成較大的經營虧損。
與此同時,ST猛獅(SZ 002684)沉重的有息負債負擔,導致公司財務費用、罰息和違約金負擔仍然居高不下。部分大額應收款項賬齡增加,回收風險進一步增大,導致信用減值損失計提較多,此外,受經營資金持續緊張影響,部分子公司資產運營狀況不理想,導致公司需要對該等資產計提較多的資產減值損失。
建成全國最大光儲項目,寄希望于儲能板塊發力
對于未來產業的發展ST猛獅(SZ 002684)認為,“可再生能源+儲能”已成為新能源行業的共識。儲能作為戰略新興行業,在光伏、風電、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多個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儲能業務在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的需求日益增長,而各領域儲能成本均在大幅下降,具有較好經濟效益,儲能行業已開始迅猛發展,預計未來5年將保持高速增長。
而ST猛獅(SZ 002684)這些年持續在儲能業務上進行市場開拓、產品研發和技術積累,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優質項目儲備,如新疆各地州合計865MWh儲能項目等。
值得一提的是,ST猛獅(SZ 002684)建成了一批光儲電站項目,如全國最大光儲示范項目之一“新疆和40MW/80MWh”,西藏首個光儲一體化示范項目“40MW 光伏發電+193MWh鋰電池儲能”已于2020年12月建成并投入運營。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4月14日,在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主辦的2021年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ST猛獅(SZ 002684)還獲得了2021年度中國十大儲能集成商大獎稱號。
報告期內,儲能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587.5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3.08%, 主要是集中人、財、物資源積極開拓儲能業務,并與央企、國企合作開展項目建設。隨著以上項目的投入運營及其他儲能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該業務板塊收入預計未來將有較大增長。(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