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
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從發源地到入海口,黃河大大小小的彎道不計其數。在開封市蘭考縣,黃河拐過了它的最后一道彎。
歷史上,這里是典型的“豆腐腰”地段,也是黃河改道最多的地方,“風沙、內澇、鹽堿”難題困擾了蘭考縣數百年。
“這附近的張莊村在解放前是有名的大沙窩和大風口,解放后焦裕祿書記帶領群眾找到了治理‘三害’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我們致了富,這個五一節我帶你去看看我們蘭考人的奮斗美。”東壩頭鎮宣統委員王波濤說。
【幸福路上的“夢里張莊”】
走進張莊村,首先便被眼前的幸福路所吸引。
張莊藏紅花基地、玫瑰花醋、張莊布鞋、張莊春光芝麻鹽、紅色網紅直播基地......這里綠樹成蔭,一個個別具特色的小店,讓這條路上的每一個村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沒走多遠,眼睛便被一個種滿了綠樹和花草的小院子所吸引。“你看這個院子,這里就是張莊布鞋,平時村里的老太太就是坐在這里的亭子里、花壇邊上制作手工布鞋。”王波濤說。
石磚、瓦房、紅燈籠、小木亭......微風的吹拂下,花香夾雜著青草香撲面襲來,仿佛走進了世外桃源,如夢境一般。
“在這么美的地方工作,如夢一般,夢里張莊的說法是不是就是這樣得來的?”看到眼前的美景,不禁問道。
“這里從以前的漫天風沙的貧困村,如今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奔小康,一切都像是夢一樣的美好,通過村民的努力,現在我們不僅是夢里張莊也是幸福張莊。”王波濤答道。
河南商報記者在幸福路上發現,這條路上所銷售的產品的包裝上都印有“夢里張莊”的字樣,這四個字不僅代表了張莊,更代表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拼搏的精氣神。
【藏紅花不是西藏的特產,蘭考的水土和氣候更適合藏紅花生長】
在這條幸福路的路口,一個名叫“張莊藏紅花基地”的門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藏紅花,不是西藏的特產嗎?
王波濤說:“這是我們去年引進來的產業,蘭考的弱堿性土質和氣候很適合藏紅花生長的,目前,我們正建設藏紅基地,打造藏紅花綜合觀光園助力當地的經濟增長。”
(受訪者供圖)
據張莊藏紅花基地的負責人李松森介紹,藏紅花也被稱作西紅花、番紅花,古絲綢之路時波斯所產藏紅花經印度傳入西藏口岸,再傳入內地,久而久之就有了西藏藏紅花的誤解,西藏的晝夜溫差很大,是不產藏紅花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西藏雖也能在大棚內培育出少量的藏紅花,但遠不能滿足于全國的需求。目前,在河南、上海、浙江、安徽、四川、北京等省市引種成功。位于蘭考縣的張莊藏紅花基地,就是其中之一。
(受訪者供圖)
“這里氣候干燥,沙土肥沃,藏紅花在這里可以露天培育,品質極高。現在的藏紅花還處于休眠期,等到冬天藏紅花開花時,漫天遍野的都是紫色的花朵,特別美,到時你一定要來看看。”李松森說。
(受訪者供圖)
【如何讓美食在張莊發揮更大的價值?】
一晃眼,便到了午飯時間。走進又一村農家樂,頭頂綠樹縈繞,腳下綠草芬芳,雞、鵝散養在身邊的草地上,一切都是很美味的樣子。
果然,散養的雞做出來的熬炒雞的口感就是不一樣。雞肉結實彈牙,口感香而不柴,或許是因為這些雞經常在草地上玩耍的原因,一口咬下去,滿口只有雞肉的鮮美,絲毫沒有脂肪的油膩感。
再來幾盤農家野菜、農家老豆腐,輕蘸些秘制的蒜蓉調料,不禁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一上午趕車的疲憊盡消。
“我們張莊不僅野菜好吃,引進種植的褐菇也是很棒的,我帶你們去嘗嘗。”看著我們開心地吃著農家菜的樣子,王波濤笑道。
在洛陽奧吉特菌業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培養車間內,河南商報記者發現,整個車間的溫度、濕度都處于最適合蘑菇的生長狀態,就算在里面呆上一整天也絲毫不會覺得悶。
小雞燉蘑菇你一定吃過,但是你生吃過蘑菇嗎?
在食用菌培養車間內,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成為了褐菇的培養基,全天然無公害種植。隨手拿下一顆褐菇,直接生吃絲毫沒有異味,只有褐菇鮮甜的汁水。
王波濤說:“蘑菇要是做得好吃了,堪比肉的鮮美。如何讓美食在張莊發揮更大的價值,如何將生產、教學、旅游結合到一起,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這樣才能讓游客來了就不想走,吃了就想帶走,讓產業在提升當地經濟的同時走向全國。”
夢里張莊在發展旅游,實現脫貧的過程中,當地村民不僅嘗到發展旅游帶來的甜頭,也進一步堅定了發展旅游的信心和決心。
據了解,夢里張莊2020年接待旅游團隊近1800批次,近10萬人次。帶動周邊220余人從事旅游活動,張莊村民從過去的祖祖輩輩靠傳統農業度日,發展成為旅游的行家里手、吃上了旅游飯,實現了身份的華麗轉變、在脫貧奔小康的道路上實現了致富夢。
【記者手記】
1855年,黃河奪淮入海數百年的河道再次北歸,形成了九曲黃河上的最后一道灣。
在這里,類似于“生活給我壓力,我還生活奇跡”、“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干”的標語隨處可見。
或許是因為數年來黃河波濤的磨礪,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粗獷豪放的色彩,也造就了生息于此的人們堅韌不拔的意志。
這里的人們,在焦裕祿精神指引下,將風沙之城變為豫東綠洲。這里的人們,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用拼搏的精神讓曾經的貧困村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奔向了小康。
這里是夢里張莊,也是幸福張莊。
監制:趙強
統籌:王俊偉
編輯:馬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