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鄭州中原區的遠景目標,要致力于建設“活力強區”“文化強區”“生態強區”“幸福強區”。
今年以來,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互動,聚焦“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中原區通過道路綜合改造、市容市貌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基層黨建等多方面,多點發力,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讓城市更有品質更宜居。
【道路綜合改造】
道路沿線生態環境提升,走在人行道上就像置身公園
近幾個月來,鄭州市中原區綠都城小區居民李女士每天一出門,看到小區外道路滿眼的綠意,踏著松軟的塑膠步道,漫步花草間,她的心情都變得很好。
李女士在綠都城小區已經住了近10年,周邊緊鄰的西三環生態廊道,多年前都已建設完畢,“那時候也都是一片一片的植被,也有很多人在這兒散步休憩,但經過最近的(道路綜合改造)提升,周邊環境質量明顯更好了。”
她一一舉例,以前的綠化不全是開放式,居民主要在跑道上活動,現在,開放式的大草坪,呈起伏的坡度,不少小孩子都喜歡得很。道路沿線新建有亭子,居民喜歡在這兒坐坐說說話。沿線還做了景觀設計,有不同風格,植被更多樣了,一路走過去,就像走在一個個生態公園中。
河南商報記者探訪發現,中原區多條道路沿線環境提升后,居民直接受益。
比如從鄭州市建設路西三環往東,綠道與小區貫通后,互動性更強了。通過景觀設計,串聯起一個個多姿多彩的城市口袋公園。市民駕車經過時一眼望去,對這個城市的綠色生態感受更深了,對家園更愛了。
【市容市貌】
商圈、文創園周邊精細化管理,有人氣有品質
去年10月份,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對外開放。直徑40米的“記憶之環”,二砂歷史記憶館,包豪斯建筑,草坪劇場了等,吸引了許多市民游客涌入,成為鄭州市新的網紅“打卡地”。
二砂文創園不遠處就是中原萬達,市民游客逛完文創園,再逛商場,附近吃美食,游購娛一體化。
人流量增加后,機動車、非機動車也大量涌入,城市治理難度隨之增加。但令人驚喜的是,幾個月來,周邊路段一切井然有序,市容市貌不僅未受影響,而是同步提升。
中原區中原西路街道城管辦負責人介紹,中原萬達廣場周邊一直是轄區市容市貌整治的重點,日常工作中始終加強機動車、非機動車整治,通過引導市民往指定區域停車,協調增加公共停車位,專人專崗負責,嚴保整治效果不反彈外,還充分發動沿街商戶、單位共同參與治理。
具體來說,街道積極走訪,重點整治商圈周圍亂象,并引導商戶成立自治聯合會,探索形成沿街門店自治自管機制,推進精細化管理。同時,街道還積極探索道路共建共享模式,打破常規思路,通過多方合力,使周邊環境煥然一新,打造中原區一道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
【老舊小區改造】
完善養老服務設施,讓老人快樂養老
根據中原區的工作部署,今年要持續推進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不斷完善的養老服務設施讓轄區群眾長足地受益。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開展,養老服務設施正逐漸完善。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溫馨、便捷、優質的養老服務。
比如,為全力配合中原區桐柏路街道西站東社區老舊小區改造,2020年6月,河南瑞陽養老西站東社區建成投用。日間照料、助餐服務、老年助浴服務,以及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入住的老人驚喜不已,“這里環境好,服務好,我們感到很開心,很充實!”“養老服務成了我們‘第二個家’”。
不僅僅老舊小區,在新建小區,養老服務設施也開始成為“標配”。
在瑞陽養老西流湖街道孫莊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了給老人提供溫馨舒適的居住空間,更好地開展完善貼心的養老服務,該養老服務中心內還專門設置了評估室、康復理療室、健身房、書畫閱覽室、接待室、手工書畫室、舞蹈室、心理慰藉室等不同分區,充分滿足老人居住、活動、健身、運動等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在這里,老人快樂生活,安心享老,幸福感大為提升。
【基層黨建】
學黨史辦實事,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
今年以來,各地都在積極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到工作全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與群眾聯系最直接的社區一線工作人員,他們的工作成效和工作方法,直接影響著服務群眾的水準和質量。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為激發社區黨組織和黨員活力,在中原區蓮湖街道黨工委指導下,陽光花苑社區黨總支探索建立了基層黨建“三三制”模式。
具體來說,就是以樓組為單位,3名黨員以上的建立黨小組,以樓群為單位,3個黨小組以上的建立黨支部,構建社區黨總支——樓群黨支部——樓組黨小組的三級組織體系,形成社區委員聯系黨支部,黨支部委員聯系黨小組,黨小組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工作格局。
對于基層黨建“三三制”的成效,陽光花苑社區黨總支書記魏少杰感受很深,“社區常住人口約1.3萬人,其中黨員177人,過去居民不了解樓組里哪個人是黨員,“樓組黨建”牌子上墻后,黨員自身有了無形的壓力,工作起來更有動力,服務群眾的水平也再次提升了。”
在今年以來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陽光花苑社區結合基層黨建“三三制”模式,聚焦群眾的操心事兒、煩心事兒、揪心事兒,工作更得力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強了,社區也更和諧了。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