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河南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成功為其實施3D打印個體化模板引導下碘-125粒子植入術,“給步槍安裝瞄準鏡”,讓核素治療進入精準時代。

術后一個月復查,患者情況良好,植入粒子的病灶已明顯縮小。
這個懶癌不太“懶” 總是轉移太難治
安先生所患的甲狀腺乳頭狀癌,跟其他“懶癌”不同,他先后經歷了,手術切除、碘-131核素治療、靶向藥物治療,最近一次復查發現局部仍有進展,腋窩淋巴結又轉移了。

患者體重達260斤,過度肥胖導致心肺功能較差,無法耐受手術。他四處打聽,來到了河南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以科主任楊輝為主的專家組討論決定,為其實施碘-125粒子植入術。
碘-125粒子來幫忙 精準植入是關鍵
碘-125粒子植入術是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一種有效技術,屬于放射治療的一種,是利用碘-125粒子衰變過程中發射出低劑量伽馬射線,對于腫瘤組織進行不間斷地持續照射,殺死不同時期裂變的腫瘤細胞和周圍細胞。
該治療手段可有效治療腫瘤,防止腫瘤復發和轉移。 通常在CT、DSA引導下,將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腫瘤內或可能受到腫瘤侵犯的組織內,也可以植入到腫瘤轉移的病灶內。
所以,這種治療方法可以作為轉移性腫瘤的優選方式,對常規放化療不敏感腫瘤和無法手術切除的惡性腫瘤,碘-125粒子植入也是不錯的選擇。
粒子植入的效果對劑量分布要求極為嚴格,因此術前對粒子植入的部位、數目以及怎樣進針、粒子怎樣分布進行精準的計劃就成為術中精準實施、手術成功的關鍵。
傳統治療模式為術中徒手經驗插植,對于醫生的經驗、技術、心理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別小瞧3D打印板 讓醫生升級“神槍手”
為了更精準的植入粒子,讓粒子衰變發揮最大功效,又避免損傷其他器官,治療前核醫學科粒子植入小組主治醫師張富強同科內物理師一起,將患者的CT掃描圖像輸入粒子三維治療計劃(TPS)系統,勾畫靶區及危急器官,設計植入針道,針對患者的腫瘤部位及體積制定了科學精確的粒子植入計劃。
張富強介紹,3D打印模板引導下放射性粒子植入術,是將一顆顆放射性小粒子更精準地植入到腫瘤內部,讓其持續釋放出射線從內部摧毀腫瘤。
“別小看這一小塊3D打印模板,卻大幅度提高了粒子植入的準確性,打個比喻,就像步槍安裝一個瞄準鏡,瞬間使每個槍手提升為神槍手,對腫瘤的治療已經進入精準時代。”張富強說。
植入手術當天,核醫學科粒子植入小組成員張富強、李德宇嚴格按照術前制定的治療計劃,用植入槍將粒子通過5根穿刺針準確地植入瘤體內,使粒子均勻分布在腫瘤體內,實施精準的“定向爆破”,術中及時通過TPS系統實時優化。
科室技術組、護理組相關人員通力協作,手術過程順利,用時約40分鐘。
術后患者無明顯不適,表示感覺輕松,感慨新技術就是好,當場點贊。
據核醫學科主任楊輝介紹,該患者手術非常成功,術后驗證作出的劑量分析,完全符合術前計劃,達到瘤體局部放射學劑量最優化。此次3D粒子植入術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我院在該項技術領域正逐步跨入國內先進行列。
專家介紹
楊輝 核醫學科主任
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南省甲狀腺疾病診療中心副主任、河南省甲狀腺癌MDT學組副組長。兼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核醫學專委會候任主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核醫學專家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核醫學分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委會粒子治療分會副主委、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治療學組委員兼放射性粒子工委會副主委、河南省核醫學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腫瘤影像學》雜志編委會常委、《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編委會委員
擅長腫瘤125碘粒子植入治療、131碘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及甲亢、89鍶治療骨轉移瘤等核素治療及相關研究,核醫學影像診斷。發表論文40余篇、參編專著4部、獲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專利2項, 作為PI參與國家級多中心臨床研究11項。
門診時間:周一全天
張富強 核醫學科
畢業于大連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與核醫學,醫學碩士,兼任中華醫學會河南省核醫學分會青年委員、河南省放射衛生與防護學分會專業青年委員、河南省核學會青年委員,抗癌協會河南省核醫學分會委員。
擅長難治性甲狀腺癌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碘-125粒子植入治療各種實體瘤、繼發性骨轉移瘤鍶89核素治療、惡性腫瘤分子顯像。第一作者在中華級雜志論文4篇,核心級期刊10余篇論文,以副主編身份參編專業書籍2本,主持廳級課題2項,完成I期臨床實驗1項、Ⅱ、Ⅲ期臨床實驗5項。
門診時間:周四全天
來源:河南省腫瘤醫院
責編:吳兵
審核:白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