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范霖林/文 河南日報農村版 趙博/圖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征。5月20日下午,一場以“長征精神——重走長征路”為主題的講座,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春曉小學報告廳拉開帷幕,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日報農村版團支書給近400名小學生帶去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
“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胸前……”,伴隨春曉小學合唱團隊員響亮歌聲,河南日報農村版團支書孫偉愿的黨史課正式開始——
“我們為什么說長征是兩萬五千里?”“湘江戰役后,這里的老百姓為何‘不食湘江魚’?”一個個看起來淺淺易懂的問題背后,都有著紅軍戰士蕩氣回腸的英雄故事,一次戰役,一個會議,一次奇襲,一首詩歌.......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跟著孫老師走進那些戰火紛飛的時刻。
“紅軍戰士盡管一個個傷痕累累,但還不顧一切地往前沖,天上有飛機盤旋掃射,不時有戰士中彈倒進水里,他們的血把江水都染紅了,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中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孫偉愿動情地講道,“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就的偉大長征精神。”
“孫老師講得真棒!我要向長征英雄學習不畏艱險的精神!”“我要告訴爸爸媽媽長征的故事!”40分鐘的黨史課后,紅領巾們的掌聲熱烈而真誠。
春曉小學黨支部書記王岑也為這堂黨史課豎起了大拇指,“孫老師運用了大量圖片、視頻甚至動畫,更加立體的還原了長征時的情景,讓孩子們能夠設身處地了解到紅軍戰士的千難萬險,敬意油然而生,在孩子們心中立起來長征精神這座豐碑。”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