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郝瑞鈴/文 河南商報首席編輯 楊芳芳/制圖
當一個又一個行業站上風口之后,這一次,就輪到了物業行業。
社區O2O、新零售、智慧社區、高凈值客戶資管服務……一個又一個概念,最終的落點,都歸于城市社區。物業管理公司也就成為房地產企業、新零售企業、互聯網企業等資本勢力發力搶奪的新戰場。
數據顯示,近年來河南物業管理行業注冊量迅速增長——尤其是2018年之后。
此時,物業管理服務企業,也就逐步從“國有企業辦社會”、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獨立出來,轉變為有著更多商業訴求的市場主力。
而走在市場潮頭的頭部物業企業,也早已不單靠傳統的物業管理盈利,而是依托強大的科技和數據,在生活服務、城市服務、金融服務等增值服務方面開疆拓土。
傳統的國有物業企業,也逐漸從“辦社會”中解脫出來,從其集團企業分離出來,經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管理層持股等變革發展,陸續有一批企業煥發活力,站穩市場。
然而,這個行業也明顯還處于競爭及規模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從政府部門到行業協會再到第三方中介組織,你想通過數據、樣本窺一眼行業之概貌,亦不可得。
今天,河南商報·中原智庫將陸續推出《河南物業行業調研報告》產品,通過搜集行業數據、剖析頭部企業、采訪關鍵樣本,試圖呈現一個正在高速成長中的行業。
當然,對于河南本地物業行業的調研,我們只是有了一個開端。在這一嶄新的領域,對于年輕的河南商報·中原智庫來說,還有更多的數據、角度、切面、樣本、方向、邏輯,有待逐步深入挖掘解析,呈現一片更大的藍海。
【物業行業火了?河南物業企業年新增注冊量達5年前的兩倍多】
2020年,河南新增物業管理相關企業近6000家,物業行業怎么火了?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色防控,也把習慣于在“幕后”工作的物業人推到了“臺前”。
河南的物業行業,其整體面貌什么樣?今天我們通過大數據來認識它。
【河南有近3萬家物業相關企業,“老字號”僅占9%】
聚焦河南市場,物業管理行業呈現出高度零散格局,不斷有人瞅準了“蛋糕”擠入賽道。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20日,河南省有超過2.9萬家從事物業管理行業的企業。
從企業類型來看,有限責任公司最多,占到了98.86%,國有企業有103家,占比0.35%,股份有限公司則有94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鄭州市的物業管理企業數量最多,超過7000家,占比約25%;其次為洛陽市,相關企業數量2199家,占比約7.6%;南陽市以2044家的數量位居第三。

在這2.9萬家物管企業中,有超兩成成立于近1年內;有超五成成立時間在1至5年內。而存活時間在10年以上的“老字號”,僅有2665家,占比僅9%。


【2020年物管企業年注冊量較5年前增兩倍,2018是關鍵時間節點】
Wind數據顯示,河南省物業管理和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年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181.21億元飆漲到2019年860.85億元,可見近年來河南物業管理行業得在迅速成長壯大。
營收數據是在2018年出現大幅飆升的,從2017年的230.78億直竄到2018年的747.78億元。

河南商報記者對比Wind的企業營收數據與天眼查的企業數量數據發現,營收與企業數量的增長呈正相關。
2018年,是值得中國物業管理行業載入史冊的一年,同樣也是河南省物業管理企業增長飛速的一年。
這一年,國務院公布最新的《物業管理條例》,住建部廢止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這一年,南都物業登陸A股市場,成為物業企業“首A”,此后,雅生活服務、碧桂園服務、新城悅和佳兆業物業先后登陸資本市場,物業管理行業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一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創下新高,給物管行業規模擴張留下了17.2億方的潛在市場。
而對于河南來說,同樣是這一年,建業新生活加速沖刺資本市場,自我供血能力愈發強健;這一年,鑫苑簽約管理的物業覆蓋到中國28個城市;這一年,興業物聯實現三級跳,斬獲“2018新三板優秀房地產服務商”稱號……
其中,2015年,河南省物管企業年度注冊量為1908家,2016年為2511家,2017年物管企業年度注冊量為3617家,2018年注冊量達到了4816家,2019年,物管企業年度注冊量為5604家,而到2020年,物管企業年度注冊量已經高達5817家。年注冊量較2015年、甚至較2016年足足增加了兩倍多。

拿鄭州市來說,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近三年(2018年至2020年),鄭州市共注冊物業管理類企業3348戶,注冊資本共計2429141.1萬元。2020年鄭州市新增注冊物管企業達到1280戶,2019年新增物管企業也較多,有1085戶,而2018年新增僅602戶。

此外,從經營風險角度來看物業管理行業企業,自成立至今有嚴重違法行為的物管企業有665家,受到過行政處罰的物管企業有1219家,經營異常的企業有3454家,有失信行為的企業有154家。

【小微企業多,注冊資本超1000萬的物業企業僅占7%】
盡管企業數量不少,但拳頭硬的不多。
注冊資本方面,河南商報記者查閱相關數據發現,截至2021年5月20日,河南省注冊資本1000萬以上的存量物管企業數量有2055家,僅僅占比7%;注冊資本500~1000萬的存量物管企業為3588家,占比12%;而注冊資本在0~100萬區間的物管企業最多,約1.2萬家,占比超41%。

此外,在中指院2021年4月22日發布的《2021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名單上,河南的物管企業也僅有建業新生活、鑫苑科技、楷林商務、康橋悅生活、興業物聯、綠都物業、亞新物業、今典物業、約翰物業等幾家上榜。
河南本土上市物業企業主要是在港股上市的建業新生活、鑫苑科技和興業物聯。此外,索克物業于2015年7月掛牌新三板。
資本還在跑步入場。
2020年,資本市場對物業管理行業青睞有加,物業服務類上市公司數量創下新高,全年共有18家物業服務企業成功在內地及香港上市,其中,17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1家在深交所上市。
截至2021年5月20日,A+H股共有44家物業服務上市公司,其中香港主板40家,A股4家。
目前,還有大量物業服務企業已經或準備啟動上市進程。據統計,截至2021年5月20日,共有19家物業服務企業在港交所申報。預計到本年末,物業板塊上市公司總數量有望達70家,較2019年底的 24家增長超150%。
河南本地上市公司中,2020年以來,建業新生活收購濟源市眾幫(環衛清潔)、泰華錦業;鑫苑服務收購鋼城物業、鴻企物業……
市場洗牌逐漸提速,行業集中度在快速提升。物業服務企業或從房地產開發產業鏈末端環節逐步獨立,或對產業鏈上下游并購整合,一方面,有能力進行資本運作的企業在快速擴張,小微企業出局者眾,僅2020年就有1276家物管企業注銷。

【物業行業為啥火?疫情催化引各界關注】
物業行業為啥近幾年這么火?或許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們多多少少也能窺見一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少物業服務企業主動承擔起了業主“守護神”的角色,不僅堅守崗位,配合衛生部門“花式”防疫,連業主們能足不出戶吃到新鮮蔬果,物業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功勞。
疫情的催化下,越來越多的業主意識到了物業的重要性。
此前,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曾聯合中國經濟信息社共同開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物業管理行業影響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有89.99%的業主認為物業管理在社區疫情聯防聯控體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020年2月貝殼研究院和90度地產聯合發起的“疫情下的住房消費者預期調查”也顯示,消費者購房付費意愿中,愿意為“更高品質的物業服務”付費的消費者占到了63.3%。

此外,物管企業手握社區入口資源,被認為是“離業主最近”的通道,和“社區”相關的“商機”也蜂擁而至。河南商報記者在走訪鄭州市物業管理公司的過程中發現,物業公司們逐漸從基礎物業服務提供者向社區生活服務提供者轉型。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把物業服務作為城市治理、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城市公共服務與治理,鼓勵物業服務企業支持鄉村振興戰略......
國家戰略層面的肯定,讓物業管理行業正在朝著屬于它的“黃金時代”邁進。(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當一個又一個行業站上風口之后,這一次,就輪到了物業行業。
社區O2O、新零售、智慧社區、高凈值客戶資管服務……一個又一個概念,最終的落點,都歸于城市社區。物業管理公司也就成為房地產企業、新零售企業、互聯網企業等資本勢力發力搶奪的新戰場。
數據顯示,近年來河南物業管理行業注冊量迅速增長——尤其是2018年之后。
此時,物業管理服務企業,也就逐步從“國有企業辦社會”、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獨立出來,轉變為有著更多商業訴求的市場主力。
而走在市場潮頭的頭部物業企業,也早已不單靠傳統的物業管理盈利,而是依托強大的科技和數據,在生活服務、城市服務、金融服務等增值服務方面開疆拓土。
傳統的國有物業企業,也逐漸從“辦社會”中解脫出來,從其集團企業分離出來,經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管理層持股等變革發展,陸續有一批企業煥發活力,站穩市場。
然而,這個行業也明顯還處于競爭及規模化發展的初級階段,從政府部門到行業協會再到第三方中介組織,你想通過數據、樣本窺一眼行業之概貌,亦不可得。
今天,河南商報·中原智庫將陸續推出《河南物業行業調研報告》產品,通過搜集行業數據、剖析頭部企業、采訪關鍵樣本,試圖呈現一個正在高速成長中的行業。
當然,對于河南本地物業行業的調研,我們只是有了一個開端。在這一嶄新的領域,對于年輕的河南商報·中原智庫來說,還有更多的數據、角度、切面、樣本、方向、邏輯,有待逐步深入挖掘解析,呈現一片更大的藍海。
【物業行業火了?河南物業企業年新增注冊量達5年前的兩倍多】
2020年,河南新增物業管理相關企業近6000家,物業行業怎么火了?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色防控,也把習慣于在“幕后”工作的物業人推到了“臺前”。
河南的物業行業,其整體面貌什么樣?今天我們通過大數據來認識它。
【河南有近3萬家物業相關企業,“老字號”僅占9%】
聚焦河南市場,物業管理行業呈現出高度零散格局,不斷有人瞅準了“蛋糕”擠入賽道。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20日,河南省有超過2.9萬家從事物業管理行業的企業。
從企業類型來看,有限責任公司最多,占到了98.86%,國有企業有103家,占比0.35%,股份有限公司則有94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鄭州市的物業管理企業數量最多,超過7000家,占比約25%;其次為洛陽市,相關企業數量2199家,占比約7.6%;南陽市以2044家的數量位居第三。
在這2.9萬家物管企業中,有超兩成成立于近1年內;有超五成成立時間在1至5年內。而存活時間在10年以上的“老字號”,僅有2665家,占比僅9%。
【2020年物管企業年注冊量較5年前增兩倍,2018是關鍵時間節點】
Wind數據顯示,河南省物業管理和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年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181.21億元飆漲到2019年860.85億元,可見近年來河南物業管理行業得在迅速成長壯大。
營收數據是在2018年出現大幅飆升的,從2017年的230.78億直竄到2018年的747.78億元。
河南商報記者對比Wind的企業營收數據與天眼查的企業數量數據發現,營收與企業數量的增長呈正相關。
2018年,是值得中國物業管理行業載入史冊的一年,同樣也是河南省物業管理企業增長飛速的一年。
這一年,國務院公布最新的《物業管理條例》,住建部廢止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這一年,南都物業登陸A股市場,成為物業企業“首A”,此后,雅生活服務、碧桂園服務、新城悅和佳兆業物業先后登陸資本市場,物業管理行業市場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這一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創下新高,給物管行業規模擴張留下了17.2億方的潛在市場。
而對于河南來說,同樣是這一年,建業新生活加速沖刺資本市場,自我供血能力愈發強健;這一年,鑫苑簽約管理的物業覆蓋到中國28個城市;這一年,興業物聯實現三級跳,斬獲“2018新三板優秀房地產服務商”稱號……
其中,2015年,河南省物管企業年度注冊量為1908家,2016年為2511家,2017年物管企業年度注冊量為3617家,2018年注冊量達到了4816家,2019年,物管企業年度注冊量為5604家,而到2020年,物管企業年度注冊量已經高達5817家。年注冊量較2015年、甚至較2016年足足增加了兩倍多。
拿鄭州市來說,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近三年(2018年至2020年),鄭州市共注冊物業管理類企業3348戶,注冊資本共計2429141.1萬元。2020年鄭州市新增注冊物管企業達到1280戶,2019年新增物管企業也較多,有1085戶,而2018年新增僅602戶。
此外,從經營風險角度來看物業管理行業企業,自成立至今有嚴重違法行為的物管企業有665家,受到過行政處罰的物管企業有1219家,經營異常的企業有3454家,有失信行為的企業有154家。
【小微企業多,注冊資本超1000萬的物業企業僅占7%】
盡管企業數量不少,但拳頭硬的不多。
注冊資本方面,河南商報記者查閱相關數據發現,截至2021年5月20日,河南省注冊資本1000萬以上的存量物管企業數量有2055家,僅僅占比7%;注冊資本500~1000萬的存量物管企業為3588家,占比12%;而注冊資本在0~100萬區間的物管企業最多,約1.2萬家,占比超41%。
此外,在中指院2021年4月22日發布的《2021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名單上,河南的物管企業也僅有建業新生活、鑫苑科技、楷林商務、康橋悅生活、興業物聯、綠都物業、亞新物業、今典物業、約翰物業等幾家上榜。
河南本土上市物業企業主要是在港股上市的建業新生活、鑫苑科技和興業物聯。此外,索克物業于2015年7月掛牌新三板。
資本還在跑步入場。
2020年,資本市場對物業管理行業青睞有加,物業服務類上市公司數量創下新高,全年共有18家物業服務企業成功在內地及香港上市,其中,17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1家在深交所上市。
截至2021年5月20日,A+H股共有44家物業服務上市公司,其中香港主板40家,A股4家。
目前,還有大量物業服務企業已經或準備啟動上市進程。據統計,截至2021年5月20日,共有19家物業服務企業在港交所申報。預計到本年末,物業板塊上市公司總數量有望達70家,較2019年底的 24家增長超150%。
河南本地上市公司中,2020年以來,建業新生活收購濟源市眾幫(環衛清潔)、泰華錦業;鑫苑服務收購鋼城物業、鴻企物業……
市場洗牌逐漸提速,行業集中度在快速提升。物業服務企業或從房地產開發產業鏈末端環節逐步獨立,或對產業鏈上下游并購整合,一方面,有能力進行資本運作的企業在快速擴張,小微企業出局者眾,僅2020年就有1276家物管企業注銷。
【物業行業為啥火?疫情催化引各界關注】
物業行業為啥近幾年這么火?或許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們多多少少也能窺見一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少物業服務企業主動承擔起了業主“守護神”的角色,不僅堅守崗位,配合衛生部門“花式”防疫,連業主們能足不出戶吃到新鮮蔬果,物業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功勞。
疫情的催化下,越來越多的業主意識到了物業的重要性。
此前,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曾聯合中國經濟信息社共同開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物業管理行業影響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有89.99%的業主認為物業管理在社區疫情聯防聯控體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2020年2月貝殼研究院和90度地產聯合發起的“疫情下的住房消費者預期調查”也顯示,消費者購房付費意愿中,愿意為“更高品質的物業服務”付費的消費者占到了63.3%。
此外,物管企業手握社區入口資源,被認為是“離業主最近”的通道,和“社區”相關的“商機”也蜂擁而至。河南商報記者在走訪鄭州市物業管理公司的過程中發現,物業公司們逐漸從基礎物業服務提供者向社區生活服務提供者轉型。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把物業服務作為城市治理、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城市公共服務與治理,鼓勵物業服務企業支持鄉村振興戰略......
國家戰略層面的肯定,讓物業管理行業正在朝著屬于它的“黃金時代”邁進。(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