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小樓典雅亮麗,一片片綠地花團錦簇,干凈整潔的柏油路從村口通到每家每戶……這是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在平頂山市寶豐縣周莊鎮馬川新村看到的美好圖景。
“我們在寶豐的新家吃上了老家的丹江水,心里特別甜。這里環境美、交通方便,就和生活在城里一樣。我在村里的工廠打工,收入不錯,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提起現在的生活,馬川新村移民王麗華笑了。
“馬川新村是河南省丹江口庫區試點搬遷移民村,自2009年搬遷至周莊鎮以來,經過一系列就業、創業和集體產業政策的落實,移民群眾的收入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周莊鎮黨委書記董國強說,近年來,馬川新村按照“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移民搬遷十二字方針,用好移民政策,在謀劃產業發展、改善人居環境等重點工作上持續發力,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
寶豐縣移民安置服務中心主任郭峰介紹說,為滿足移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該中心于今年3月經省移民辦批準,正式啟動了馬川新村的“美好移民村”建設。
該中心會同周莊鎮黨委、政府,結合地理環境、村情民風,經過深入考察論證,對馬川新村進行了整體規劃?;I資420余萬元,全面提升馬川新村的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鋪設瀝青路19916平方米,修建混凝土散水7684平方米,改造戲臺1處,體育廣場鋪設彩色瀝青路1500平方米,整修門前花壇260個,新種植觀賞綠植100多株,使馬川新村舊貌換新顏。
“大棚建起來以后,我一直在這兒干活,月工資將近3000元。感謝政府把我們安置到這么好的村,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生活富裕了,越過越有勁兒。”在移民后扶產業園采摘食用菌的馬川新村移民李雙文說。
該中心還投資730萬元建設村內移民后扶產業園,規劃用地160畝,引進現代農業裝備,建成農業智慧方艙14座28組、高標準日光溫室52座、冷藏庫1座、晾曬場兩處,完善了配套設置和園區綠化。產業園成為寶豐縣現代循環農業的新亮點,大大提高了馬川新村的集體收入,加上之前建成的絲毯廠和食用菌菌種生產廠,不僅解決了馬川新村所有貧困戶的脫貧問題,還為移民群眾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每個崗位年收入3萬余元,村集體年收益40萬余元,真正讓移民實現了“放下鋤頭進工廠、打工就在家門口”的美好愿望。
村內,高標準的文化廣場、百姓大舞臺、黨群服務站、衛生室、學校、超市、公廁整齊布局,運動廣場上的彩色跑道、籃球場、乒乓球臺和健身器材讓人躍躍欲試。在抓好硬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同時,該中心積極和鎮、村黨組織聯系,進一步強化移民村社會管理,加強黨建引領,制定村規民約,倡樹文明新風。
現在的馬川新村“產業興、生態優、鄉風美、治理好、生活富”,已成為寶豐縣農村人居環境示范觀摩點、食用菌種植基地,成為寶豐縣集觀光旅游、果蔬采摘、科普示范為一體的宜居宜業新名片。
郭峰說,馬川新村“美好移民村”和以“農業智慧方艙”為主導的寶豐縣移民后扶產業園,為周邊鄉鎮發展鄉村經濟提供了借鑒,得到了水利部移民司、省移民辦的充分肯定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寶豐縣委、縣政府通過多方論證、規劃,正在建設以馬川新村為核心的寶豐縣珍稀菌產業園,將整合扶貧、移民、財政等方面的資金,采用“飛地置業”的發展模式,為全縣39個村建設大棚,圍繞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打造參與性、趣味性、體驗性、知識性強的4A級旅游區。全部建成后,該項目將成為生態農業、現代加工業、鄉村旅游業和農民增收相結合的現代化食用菌基地,極大地推動寶豐縣鄉村振興。
編輯:張恒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