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轉化迎來了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鄭泰森說。
6月9日下午,河南省非遺購物節系列活動之“大河巧匠”抖音電商扶持計劃啟動儀式在豫記文創空間舉行。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抖音電商、豫記三方攜手,將在非遺資源的挖掘、非遺技藝的記錄和傳播、非遺傳承人的發展等方面合作,助推黃河流域非遺保護與傳承。
【“貧窮”限制河南非遺文化傳承】
栩栩如生的南陽烙畫、透氣舒適的商城手工毛底布鞋、憨態可掬的泥泥狗……
這些都是流光歲月的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都是凝結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但河南省老字號協會輪值會長李紅霞談到它們時,不由感嘆:很多老字號不再門庭若市,尤其是對于現在最具消費力的年輕人來說,老字號還未找到當下市場的“爆點”。
省級非遺傳人黃建華更是直言:“非遺傳承人都很窮,后繼無人,甚至于每天都想放棄。”
如何讓非遺文化與主流消費群體接軌,如何將文化變現,成為業界亟需思考的問題。
【非遺保護的基礎路徑有三:見人、見物、見生活】
傳承尚難,遑論發展?“河南寶藏”究竟該怎樣被保護?
鄭泰森說出了他的思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的路徑有三:見人、見物、見生活。
他解釋,所謂“見人”就是要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見物”則指的是要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藝、技藝,生產的產品,“見生活”尤為重要,指的是這些產品要滲透進人們所有的生活細節當中。
“也就是說,有真正內在的、可供傳承的文化,轉化為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才能成為我們所需要的持續性的傳承。”鄭泰森說,“‘買賣’是非遺傳承的通俗說法,也是對非遺傳承保護最好的路徑。”
【“買賣”文化要打造“場景”】
如何“買賣”文化?
鄭泰森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但都囿于各自的領域,因此,非遺文化走向市場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場景”。
在他看來,北宋時期的中國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經濟又或者文化品位,都是歷史上最高端的。因此,他認為,可以考慮為北宋時期相關的文化塑造一個特定場景,在做城市歷史文化建筑的時候,也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融合起來。
“要把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領域集合在一個特定的產業載體中,比如說我們要打造一個美食街,只有美食是不夠的,要把和享受美食相關的整個過程中的場景和產品進行聯動。
【非遺傳承要借力互聯網】
“情懷越重,流量越差,越熱鬧,越多人點贊。”抖音達人@老楊阿老楊分享了他玩轉短視頻的“秘訣”。
在他看來,非遺文化的傳承,必須要借力互聯網,擁抱新媒體,將文化場景通過短視頻帶到大眾身邊。
為此,啟動儀式上,抖音電商表示將參與河南非遺購物節的線下非遺市集,同時,進一步扶持豫記設立的“大河巧匠”平臺,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展現非遺魅力,利用短視頻、直播電商等手段,推動黃河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此外,抖音電商還將通過“富藝計劃”,持續幫助非遺傳承人更好的記錄、展示、傳播其技藝,為非遺傳承人搭建了銷售渠道,讓平臺上的非遺商品和傳統手工藝品,被更多人看見、了解和獲得,助力傳統文化傳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
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