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養成教育建設,鄭州市管城區東關小學在6月24日舉辦了為期一天的“養成良好習慣、提升學習能力——學生習慣養成過程中的障礙分析及應對策略”講座。
此次講座由全國養成教育研究總課題組研究員、感知覺統合無器械訓練法創始人仝慧琪教授、全國養成教育研究總課題組副組長黃偉老師、全國養成教育研究總課題組研究員賈衛麗老師對養成教育實驗學校教師進行培訓。
參加此次講座的有管城區教育局副局長劉喜紅、教育科副科長趙驍原以及管城區養成教育三所實驗學校東關小學、創新街紫荊小學、南學街小學全體教師。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拖沓,上課小動作多,身體協調性差,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上午的講座剛一開場,仝慧琪拋出的這些問題就牢牢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針對這些學生常見的問題,仝慧琪幽默風趣的語言,用理論和游戲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解答。
通過仝慧琪的講解,大家了解到“感知力”是孩子未來成長與發展的第一競爭力,“感知覺統合”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基礎,也是兒童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
感知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情緒波動較大,對學習缺乏興趣和專注力,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發展,而“感知覺統合”訓練是對孩子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重要途徑。
整場講座,大家目不轉睛、聚精會神,認真地做著筆記,時不時拍下屏幕上的幻燈片。
下午的講座,賈衛麗通過講述生動典型的事例、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孩子的生理基礎和心理基礎,深入淺出地從孩子的前庭覺、視覺、聽覺、觸覺、本體感五種主要感覺分析了每個感官發展不良的表現。
具體講解了感知覺統合訓練動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在視覺方面進行“舒爾特訓練”、在聽覺方面進行“聲音敲擊訓練”“課前、課間”訓練小游戲等,幫助老師掌握專業操作方法,提高感知覺統合訓練在教學中的應用。
賈衛麗強調:“最好的感知覺統合統訓練是要運用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老師們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把感知覺統合訓練帶到教室,讓感知覺統合訓練日常化、游戲化,讓其能充分挖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喚醒學生無限潛能,讓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培訓活動的最后,東關小學德育處副主任周凱總結道:“這次培訓讓我們打開了教育的新視角,感知力是孩子成長和發展的第一競爭力,我們要回歸本身,探索學習和發展的根源,將養成教育和感知覺統合更加深入、高效地融入學校課程建設和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中,為孩子的成長插上堅實有力的翅膀。”(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