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4個多月過去了。
一場雨后,她家的小院郁郁蔥蔥,掛著水珠的月季花更顯嬌艷,只是這美景、花香再也等不到愛它的人。
她的辦公室仍是老樣子,不斷有人來這里借閱她整理成冊的辦案指南,只是門口小小的去向牌,再也撥不回“在崗”狀態。
大家的生活漸漸歸于平靜,只是提起那個名字,還沒細說,眼圈就紅了。
延陵衛軍,新鄉市紅旗區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員額檢察官,今年2月25日在提審犯罪嫌疑人途中摔傷骨折,術后突發大面積肺栓塞,搶救無效,于3月7日離世,年僅54歲。
斯人已逝,正氣長存。這位辦案求極致的檢察官,正在被越來越多人認識、傳頌。
一
在延陵衛軍的工位上,擺放著一個筆記本,扉頁上寫著——勿忘:“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
1985年,受“老檢察”父親的影響,18歲的延陵衛軍考入了檢察機關,從此,無論大小案件,“辦鐵案”成了她對檢察事業的承諾。
“延陵科長的檢齡和我的年齡一樣,她是我的領路人啊!”追憶老科長,檢察官劉丹聲音微顫。
劉丹辦理的第一起案件是挪用公款案,偵查部門認定的挪用金額是60萬元,可當他將擬好的法律文書遞給延陵衛軍后卻被“潑了冷水”。“她說,案件轉款存在疑點,疑點再小也是疑點,一分再少也是公款,你是代表國家起訴的,迷迷糊糊可不行。”
延陵衛軍帶著他細致走訪調查,最終認定犯罪金額260多萬元。從此,“你是代表國家起訴的”刻在了劉丹的心里。
在紅旗區檢察院,延陵衛軍的辦公室常常是第一個亮,最后一個暗;她習慣將最新的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整理成冊,一有空就抱著研究;同事們說,她就是一本《十萬個為什么》,業務上的難題,總能從她那兒找到答案;幾任檢察長都說她“靠得住”,案件但凡經了她的手,幾乎無懈可擊、無可挑剔。
這次住院期間,她隨身攜帶的文件夾里裝著正在辦理的一起金融大案的辦案筆記;手術前一天,一個案件馬上到期,她叫來書記員口述著完成了起訴書;生前,她撥出的最后一個電話是打給同事李勁草的,一遍又一遍叮囑辦案要點。
延陵衛軍去世后,李勁草打開她留下的文件夾,不禁潸然淚下:幾十本厚厚的卷宗,被整理成了一張表格,合同涉及金額、相關證人證言一目了然。
一句承諾,一生作答:36年檢察生涯,1149起刑事案件和128起民事行政監督案件,她無一差錯;10年公訴科科長歷程,承擔起全院4826起刑事案件的審核把關,她無一紕漏。
二
接觸過她的人都知道,延陵衛軍辦案“敢碰硬”“能擔事”。
2014年2月,延陵衛軍帶著團隊參與辦理了震驚全國的“皇家一號”案件。面對滿滿50多箱沒有來得及梳理的證據、拒不認罪的犯罪嫌疑人和不愿露面的當事女孩,團隊里的年輕人一時有畏難情緒。
200多個日日夜夜,一摞又一摞卷宗……延陵衛軍帶著大家一頭扎進案件里。她創造性提出以“分賬記錄”為核心的“四對照”證據認定模式。利用這一模式,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一起梳理固定了5萬多張臺票等證據,認定犯罪事實由200多起增加到1600余起。
年輕干警心疼地看到,延陵大姐眼熬紅了、腰累彎了,換來的,是51頁的起訴書和案件的成功訴訟。
不僅在檢察干警心里她是“定海神針”,和她共事過的民警、法官、律師,也將她視為“靠山”。
在延陵衛軍的辦公桌旁,張貼著一張“公安民警電話表”,詳細列明了轄區92名民警的常用電話。
“我剛入職時,是延陵大姐手把手教我如何辦理交通事故案件的。每到關鍵節點她都會及時提醒我。”新鄉市交警支隊民警苗浩閱至今記憶猶新,“不管是午后還是凌晨,只要我們急著出手續、案件有難題,找到她,她從來沒有拒絕過。”
三
“我們辦的是案件,也是別人的人生。”每當遇到難辦的案件,紅旗區檢察院檢察官尚凡總會想起延陵大姐的這句話,總會想起她們一起辦案的情景。
“小石頭”的故事——
他是一名大學生,因為沒錢滿足女朋友想要新筆記本電腦的愿望,把手伸向同學的新電腦。紅旗區檢察院綜合全案情況,對他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可周圍人卻不接納他,學校也要開除他。
延陵衛軍聽到消息立即趕到學校,對著校方“盜竊犯堅決不能上學”的說辭就是一通“教育”:“他不是罪犯。誰都年輕過,誰都會犯錯,學校應當履行教育挽救的職責。”
“小石頭”終于返校了,壓抑很久的七尺男兒一下子跪在延陵衛軍的面前,失聲痛哭。他說:“是檢察官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后一定會做個好人,來報答我的檢察官媽媽。”
王大爺的故事——
70歲的王大爺,為了給老伴兒治病,偷偷將藥店里的鐵皮石斛裝進了隨身的布包。
雖然事實看似清晰明確,但延陵衛軍還是帶著尚凡找到了王大爺家。一進屋,就看見茶幾上堆滿了藥瓶。她拉著大媽的手,詢問著她的病情,耐心地勸導著王大爺。臨走還偷偷將自己兜里的300元錢放到了藥瓶下面。
最終,考慮到王大爺主動投案自首、退贓,取得藥店諒解,并且家中有生病的老伴兒要照顧,延陵衛軍向王大爺宣布不起訴決定。那一刻,老兩口淚流滿面。
相處久了,尚凡更加理解了延陵衛軍的教導:“基層院案件多,但不能因此就變成流水線作業,我們辦案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
四
工作中力求極致的延陵衛軍,生活中卻是個極其簡單的人:單位、家庭兩點一線;衣柜里除了制服,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沒有梳妝臺,一年到頭用的都是一瓶“杏仁蜜”。
這是一個“檢察之家”。延陵衛軍的父親是位老檢察官,丈夫郭慶生和兒子郭興也都是檢察人。家就是她的第二個辦公室,家人每次聚在一起都少不了一場法律研討會。可直到她離世,大家才意識到,祖孫三代4名檢察人竟然沒有一張合影。
于是,一張特殊的照片留了下來:4個人都身著檢察制服,老人站在中間,丈夫和兒子站在兩邊,黑色相框中的延陵衛軍被兒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郭興沒有把這張照片存在自己的手機,卻再三叮囑拍照片的表哥好好保存。他不敢也不想看到這樣的媽媽。
同是公訴人,相伴幾十年,郭慶生懂她的執著,更懂她的不易。“我們在小區的花園散步,聊天,雖然多數時候都在討論法律問題,但現在想想,依舊很溫暖。”他在日記里表達著對妻子的思念。
如果不是這場意外,再有一年延陵衛軍就要退休了。事實上,早在兩年前的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中,她就主動退出中層領導崗位,成為一名普通檢察官;6年前,憑借著在辦理“皇家一號”案中的優秀表現,組織決定給她記功,卻被她婉拒,堅持把榮譽讓給年輕人。
一生不要名、不爭功的她,身后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被人敬仰和尊崇。
追悼會那天,她的領導、同事,和她共事過的警察、法官、律師,還有那些她幫助過的人自發從四面八方過來,送她最后一程。
河南省人民檢察院追記延陵衛軍同志“個人二等功”,并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7月14日,延陵衛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鄭州舉行,現場觀眾被她感動著、感召著,用陣陣掌聲向這位普通的檢察官致敬。
因為妻子喜歡,郭慶生在小院里種滿了月季。盛夏時節,滿園月季花又開了,簡單而絢爛。(編輯 施尚景)
一場雨后,她家的小院郁郁蔥蔥,掛著水珠的月季花更顯嬌艷,只是這美景、花香再也等不到愛它的人。
她的辦公室仍是老樣子,不斷有人來這里借閱她整理成冊的辦案指南,只是門口小小的去向牌,再也撥不回“在崗”狀態。
大家的生活漸漸歸于平靜,只是提起那個名字,還沒細說,眼圈就紅了。
延陵衛軍,新鄉市紅旗區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員額檢察官,今年2月25日在提審犯罪嫌疑人途中摔傷骨折,術后突發大面積肺栓塞,搶救無效,于3月7日離世,年僅54歲。
斯人已逝,正氣長存。這位辦案求極致的檢察官,正在被越來越多人認識、傳頌。
一
在延陵衛軍的工位上,擺放著一個筆記本,扉頁上寫著——勿忘:“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
1985年,受“老檢察”父親的影響,18歲的延陵衛軍考入了檢察機關,從此,無論大小案件,“辦鐵案”成了她對檢察事業的承諾。
“延陵科長的檢齡和我的年齡一樣,她是我的領路人啊!”追憶老科長,檢察官劉丹聲音微顫。
劉丹辦理的第一起案件是挪用公款案,偵查部門認定的挪用金額是60萬元,可當他將擬好的法律文書遞給延陵衛軍后卻被“潑了冷水”。“她說,案件轉款存在疑點,疑點再小也是疑點,一分再少也是公款,你是代表國家起訴的,迷迷糊糊可不行。”
延陵衛軍帶著他細致走訪調查,最終認定犯罪金額260多萬元。從此,“你是代表國家起訴的”刻在了劉丹的心里。
在紅旗區檢察院,延陵衛軍的辦公室常常是第一個亮,最后一個暗;她習慣將最新的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整理成冊,一有空就抱著研究;同事們說,她就是一本《十萬個為什么》,業務上的難題,總能從她那兒找到答案;幾任檢察長都說她“靠得住”,案件但凡經了她的手,幾乎無懈可擊、無可挑剔。
這次住院期間,她隨身攜帶的文件夾里裝著正在辦理的一起金融大案的辦案筆記;手術前一天,一個案件馬上到期,她叫來書記員口述著完成了起訴書;生前,她撥出的最后一個電話是打給同事李勁草的,一遍又一遍叮囑辦案要點。
延陵衛軍去世后,李勁草打開她留下的文件夾,不禁潸然淚下:幾十本厚厚的卷宗,被整理成了一張表格,合同涉及金額、相關證人證言一目了然。
一句承諾,一生作答:36年檢察生涯,1149起刑事案件和128起民事行政監督案件,她無一差錯;10年公訴科科長歷程,承擔起全院4826起刑事案件的審核把關,她無一紕漏。
二
接觸過她的人都知道,延陵衛軍辦案“敢碰硬”“能擔事”。
2014年2月,延陵衛軍帶著團隊參與辦理了震驚全國的“皇家一號”案件。面對滿滿50多箱沒有來得及梳理的證據、拒不認罪的犯罪嫌疑人和不愿露面的當事女孩,團隊里的年輕人一時有畏難情緒。
200多個日日夜夜,一摞又一摞卷宗……延陵衛軍帶著大家一頭扎進案件里。她創造性提出以“分賬記錄”為核心的“四對照”證據認定模式。利用這一模式,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一起梳理固定了5萬多張臺票等證據,認定犯罪事實由200多起增加到1600余起。
年輕干警心疼地看到,延陵大姐眼熬紅了、腰累彎了,換來的,是51頁的起訴書和案件的成功訴訟。
不僅在檢察干警心里她是“定海神針”,和她共事過的民警、法官、律師,也將她視為“靠山”。
在延陵衛軍的辦公桌旁,張貼著一張“公安民警電話表”,詳細列明了轄區92名民警的常用電話。
“我剛入職時,是延陵大姐手把手教我如何辦理交通事故案件的。每到關鍵節點她都會及時提醒我。”新鄉市交警支隊民警苗浩閱至今記憶猶新,“不管是午后還是凌晨,只要我們急著出手續、案件有難題,找到她,她從來沒有拒絕過。”
三
“我們辦的是案件,也是別人的人生。”每當遇到難辦的案件,紅旗區檢察院檢察官尚凡總會想起延陵大姐的這句話,總會想起她們一起辦案的情景。
“小石頭”的故事——
他是一名大學生,因為沒錢滿足女朋友想要新筆記本電腦的愿望,把手伸向同學的新電腦。紅旗區檢察院綜合全案情況,對他作出相對不起訴處理,可周圍人卻不接納他,學校也要開除他。
延陵衛軍聽到消息立即趕到學校,對著校方“盜竊犯堅決不能上學”的說辭就是一通“教育”:“他不是罪犯。誰都年輕過,誰都會犯錯,學校應當履行教育挽救的職責。”
“小石頭”終于返校了,壓抑很久的七尺男兒一下子跪在延陵衛軍的面前,失聲痛哭。他說:“是檢察官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后一定會做個好人,來報答我的檢察官媽媽。”
王大爺的故事——
70歲的王大爺,為了給老伴兒治病,偷偷將藥店里的鐵皮石斛裝進了隨身的布包。
雖然事實看似清晰明確,但延陵衛軍還是帶著尚凡找到了王大爺家。一進屋,就看見茶幾上堆滿了藥瓶。她拉著大媽的手,詢問著她的病情,耐心地勸導著王大爺。臨走還偷偷將自己兜里的300元錢放到了藥瓶下面。
最終,考慮到王大爺主動投案自首、退贓,取得藥店諒解,并且家中有生病的老伴兒要照顧,延陵衛軍向王大爺宣布不起訴決定。那一刻,老兩口淚流滿面。
相處久了,尚凡更加理解了延陵衛軍的教導:“基層院案件多,但不能因此就變成流水線作業,我們辦案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
四
工作中力求極致的延陵衛軍,生活中卻是個極其簡單的人:單位、家庭兩點一線;衣柜里除了制服,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沒有梳妝臺,一年到頭用的都是一瓶“杏仁蜜”。
這是一個“檢察之家”。延陵衛軍的父親是位老檢察官,丈夫郭慶生和兒子郭興也都是檢察人。家就是她的第二個辦公室,家人每次聚在一起都少不了一場法律研討會。可直到她離世,大家才意識到,祖孫三代4名檢察人竟然沒有一張合影。
于是,一張特殊的照片留了下來:4個人都身著檢察制服,老人站在中間,丈夫和兒子站在兩邊,黑色相框中的延陵衛軍被兒子緊緊地抱在懷里。
郭興沒有把這張照片存在自己的手機,卻再三叮囑拍照片的表哥好好保存。他不敢也不想看到這樣的媽媽。
同是公訴人,相伴幾十年,郭慶生懂她的執著,更懂她的不易。“我們在小區的花園散步,聊天,雖然多數時候都在討論法律問題,但現在想想,依舊很溫暖。”他在日記里表達著對妻子的思念。
如果不是這場意外,再有一年延陵衛軍就要退休了。事實上,早在兩年前的檢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中,她就主動退出中層領導崗位,成為一名普通檢察官;6年前,憑借著在辦理“皇家一號”案中的優秀表現,組織決定給她記功,卻被她婉拒,堅持把榮譽讓給年輕人。
一生不要名、不爭功的她,身后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被人敬仰和尊崇。
追悼會那天,她的領導、同事,和她共事過的警察、法官、律師,還有那些她幫助過的人自發從四面八方過來,送她最后一程。
河南省人民檢察院追記延陵衛軍同志“個人二等功”,并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7月14日,延陵衛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鄭州舉行,現場觀眾被她感動著、感召著,用陣陣掌聲向這位普通的檢察官致敬。
因為妻子喜歡,郭慶生在小院里種滿了月季。盛夏時節,滿園月季花又開了,簡單而絢爛。(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