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李恒 通訊員 李貞
“事情已發生了,希望大家的心情都平靜下來,現在統計一下家庭財產的損失情況。”“請相信我們的黨,大災大難都挺過來了,這點災害很快就會過去。”“謝謝您們,專門上門安排我們住酒店……”這是7月21日在鄭州市金水區經八路街道廣電社區,幫扶干部張楊與受災居民陳真祥的一番對話。
災情發生后,金水區經八路街道辦事處領導立即趕赴轄區災情嚴重的現場,號召全體黨員加入志愿掃樓隊伍,走家串戶排查困難群眾,確保每個樓棟有專人分包,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截至目前,已成立樓院(片區)臨時黨支部56個,11個社區均建立困難幫扶群眾臺賬,共走訪26920戶,收集居民需求6594條,共排查、慰問困難幫扶群眾1283戶,接受16家單位捐贈物資,34家黨組織到社區報到,1167名黨員群眾加入防汛救災志愿者隊伍。
情系百姓辦實事,真心幫扶暖人心
在遭遇長時間強降雨后,金水區多處發生嚴重內澇,多個小區地下空間大面積進水、停水停電,嚴重危害了轄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及時解決居民生活困難,金水區立即在全區深入開展“進萬家門 訪萬戶情 聚萬民心”活動。
組織所有救援力量納入臨時救援黨支部,要求黨員干部率先垂范,動員群眾開展生活自救和生產自救,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黨員干部就要沖鋒在前,把紅馬甲穿起來、黨員身份亮出來,逐家逐戶登門了解群眾需求,實實在在解決群眾用水、用電、就餐等實際困難,強力推進雨后應急救災和群眾生活保障工作。”金水區委書記張紅偉堅定地說。
“6+N”牽起萬家手,“四個知道”察民情
為堅決打好打贏防汛救災的下半場硬仗,鄭州市金水區建立以街道分包領導、社區“兩委”干部、網格人員、省市區機關下沉人員、社區民警、物業工作人員為主體,輔以“兩代表一委員”、轄區志愿者隊伍、熱心群眾代表的“6+N”走訪入戶工作隊積極投身“進萬家門訪萬戶情聚萬民心”活動,對轄區生活困難群眾和受災嚴重區域,深入開展走訪入戶工作。同時,積極發動沿街商戶門店、公共單位等參與走訪,號召黨員在防汛救災第一線樹旗幟、亮身份。
其次,構建起各級黨組織牽頭抓總,應急、民政、群團組織及各行業黨組織、社會組織等多部門聯動的工作局面,構建起一張黨建為“經”、各方參與作“緯”,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防汛救災的強大災后服務網絡。通過對受災群眾走訪,要求入戶黨員干部對住戶地址、家庭受災情況、救助困難點、群眾災后訴求“四知道”,對所分包戶情況清楚掌握、了然于胸。截至目前,金水區派出區直機關下沉人員1100余名,共成立臨時黨支部183個,建立走訪入戶工作隊247個。
“三對接”連接黨群心,“三個到位”解民憂
“6+N”走訪入戶工作隊通過“三對接”即:一對一入戶對接;溝通無縫對接,黨員干部與群眾互留聯系方式和微信等保持隨時聯系;住戶情況對接,建立起重點人員檔案和問題排查化解工作臺賬,尤其是以困難群眾、弱勢群體和受災嚴重區域人員為重點,挨家挨戶上門走訪,深入了解居民群眾災后生活需求困難,“點對點”收集整理意見建議,隨后立即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并及時將走訪情況上報相關部門,最大限度解決居民群眾的現實困難。
做到感情聯系到位、幫扶救助到位、問題解決到位“三個到位”,從而進一步拉近與居民的關系,著眼受災群眾多樣化需求,把他們最關心、最直接、最聚焦的災后重建問題放在首位,積極引導受災群眾依法表達合理訴求。
同時解決災后群眾心理疏導問題,將為民服務承諾變為具體實在行動,提升黨員干部責任感,幫助群眾走出災后陰影,使群眾感受到溫暖,搭好群眾“連心橋”。截至目前,經初步匯總統計,金水區經八路、花園路、東風路等17個街道共計走訪群眾10.2萬戶,發放水、食品等物資14430件。
“四評”全面檢驗,“一個滿意”作標準
此次活動,金水區將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查活動開展是否取得實效的唯一標準,堅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把群眾滿意作為此次災后重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情”字上下功夫、在“幫”字上想辦法,做到“訪民情、解民難、聚民心”,讓受災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最后,金水區將通過組織部門聯合區紀委、人社局,抽調精干力量成立4個防汛救災督導小組,全面下沉17個街道,開展全方位不間斷督導。重點圍繞“進萬家門 訪萬戶情 聚萬民心”活動進展情況、受災較重的區域建立臨時黨支部和發揮作用情況、市直區直機關下沉人員到崗開展工作情況、受災群眾救助安置情況等方面進行實地督導,對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檢驗,強化督導問效,確保居民群眾困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為災后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編輯:張恒 吉倩倩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