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剛剛退去,一場突然來襲的疫情反彈,再一次把鄭州人民的心揪在半空。
澇、疫接踵而來,偏偏有一群人不畏艱險、不懼困難,堅定地舉手邁步,走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核酸檢測。
他們是黨員教師。
在核酸檢測點志愿服務的黨員教師們,用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化作了扎扎實實的擔當與作為。
李康,正是其中的一位。
“我是黨員,我在鄭州”
“一號通道請再進來十位!”
“您好,請出示二維碼。”
“請您拿好試管,往前走。”
李康已經記不清,從8月1號起,諸如這樣的話自己和同事們說了多少遍。
作為鄭州市管城區春曉小學的一名黨員教師,在得到學校通知、得知所處轄區的核酸檢測點需要志愿者時,她和七位同事立即報名,毫不猶豫地投身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疫情反彈,很多人都是比較慌張,心里也很害怕。”李康說,“我家人一再囑托我要戴好口罩和手套,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我們學校領導也再三交代保持距離,做好防護。”
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仍能直面問題的是真正的勇敢。李康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勇敢的含義。
提及為什么選擇做志愿者,李康毫不猶豫地表示:“我是黨員,我在鄭州,關鍵時刻,我不上誰上?”
這份聞令而動、向險而行的抉擇背后,是李康身為一名黨員教師的初心使命,更是她踐行初心使命的實踐與擔當。
“做好了連續夜戰的準備”
8月1日,13:00至24:00;8月2日,7:00至17:00。
這是兩天的時間里,李康和她的同事們的志愿服務時間段。
“原本我們已經做好了連續夜戰的準備。”李康說,“后來越來越多志愿者的加入讓他們有了休息的時間。”
也正是因為輪班的設置、班次的調整,讓李康他們更有了持續作戰的能力。
誠如李康都同事們所說,這個特殊的戰場上,他們面對的是繁瑣而危險的各類事項。
在核酸檢測點現場,李康他們積極引導居民生成二維碼、掃描二維碼登記信息、維持現場秩序、疏散檢測完成的居民離開等,全力以赴配合醫務人員,最大限度保證檢測現場的秩序及工作效率。
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健步如飛,穿過排隊的人群,不理會其他志愿者的阻攔,一邊念念有詞,一邊奔向醫護人員。
李康見此情形,一邊走過去,一邊拿起大喇叭喊道:“老太太您好,請您停下來,有問題我來幫您解決,您沒有掃碼,過去也沒有辦法檢測,請停下來。”
老太太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李康接著說:“您掃碼了嗎?我幫您。”
“ 我兒媳婦在那,我要過去。”老太太說道。
原來,她排隊靠后,和家人間隔了幾人,被分開檢測,自己又沒有手機,不知道怎么辦,所以一心就要去找家人。
“老太太,這不是去超市搶雞蛋,光跑得快可不行,這是有順序的,您這樣過去,不僅自己檢測不了,還會亂了順序,影響排好的組無法進行。”
聽了這話,老太太才平靜下來。
隨后,李康聯系了她的家人,幫老太太順利掃碼,引導排隊,進行檢測。
這樣的情形,在檢測點屢屢上演著。李康和同事們用實際行動,在檢測點用心守護著群眾。
“希望鄭州趕緊好起來”
“姑娘,我這個手機我不會弄,我咋辦?”一位老太太拿著手機慌張地詢問。
“來,不要著急,我幫您。”李康說。
核酸檢測點,不少前來核酸檢測的老年人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志愿者們都會指引服務。
李康說:“我的任務比較簡單,就是掃描居民二維碼,按照十人一組,引導居民進行檢測,但我絲毫不敢怠慢,必須嚴謹對待,做到零失誤,為鄭州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同行的社區志愿者也都說:“黨員教師就是不一樣,說話有溫度,有說服力。”
身為一名教師、一名黨員,李康說,希望鄭州快點好起來。
她也希望自己的行動可以為學生和孩子樹立榜樣,將這份繼承自前輩的精神傳遞下去。(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