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訊(記者 郝瑞鈴 金艾琳)8月12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工信廳、河南省工商聯獲悉,為切實幫助受災民營企業解決災后重建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實現高質量復工復產,日前,省工信廳、省工商聯聯合下發通知,推出10條措施,為民營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通知要求,各級工商聯要聯合“萬人助萬企”服務工作組做好全省民營企業受災情況統計工作,建立受災民營企業復工復產臺賬,主動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惠企政策落實落地。
要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協調保障水、電、煤、氣、運等生產要素供給,協助受災民營企業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災后恢復重建救助補助資金;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受災較嚴重的民營,采取信貸展期、續貸、減免逾期利息等措施給予支持。
要加強產銷對接、用工對接、產學研對接,確保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受災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資源保障服務,力爭規上民營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附通知原文: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工商聯和“萬人助萬企”服務工作組: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災后恢復重建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河南省加快災后重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十條措施》,切實幫助受災民營企業解決災后重建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實現高質量復工復產,現提出如下意見,請各地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1.了解企業困難問題。要深入了解民營企業受災情況,聽取企業訴求,摸清困難問題癥結,分類指導,推動解決。各級工商聯要聯合“萬人助萬企”服務工作組做好全省民營企業受災情況統計工作,建立受災民營企業復工復產臺賬,梳理問題清單,做到“一企業一臺賬一清單”。
2.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要主動協助當地政府解決受災民營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屬地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或個性難題及時轉交省企業服務辦,由省企業服務辦統一協調解決或提請省領導專題研究解決。對各級工商聯梳理的受災民營企業臺賬清單,由各級“萬人助萬企”工作專班分送各服務工作組辦理銷號。
3.推動政策落實落地。要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和貫徹的力度,充分發揮“萬人助萬企”工作專班和各工作組的作用,開展“政策宣講進萬企”活動,并通過省民營企業訴求響應智慧平臺、門戶網站、手機APP、網絡課堂、微信群等形式,大力宣傳省委、省政府領導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解讀各項惠企政策舉措,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讓廣大民營企業知曉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讓惠企政策真正變成企業的福利。
4.加強要素保障。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協調保障水、電、煤、氣、運等生產要素供給,推動企業盡快復工復產。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作用,幫助企業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科學用電、節能降耗。
5.爭取財政補貼。要協助受災民營企業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災后恢復重建救助補助資金,用于支持受災企業維修更新受損設備、補貼企業搶修搶險救災費用以及原材料和產成品損失等。
6.加強產融對接。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受災較嚴重的民營,采取信貸展期、續貸、減免逾期利息等措施給予支持,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因災情影響下調貸款風險分類。充分發揮各地應急轉貸資金作用,降低應急轉貸費率,為受災較嚴重的民營企業提供應急轉貸資金支持。
7.加強產銷對接。圍繞產業鏈龍頭民營企業,利用電商平臺等新模式開展形式靈活、針對性強、見效快的精準產銷對接活動,推動民營企業盡快復工復產。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作用,加強原材料、物流運輸、產品銷售等對接,確保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8.加強用工對接。主動開展民營企業用工指導,對受災企業用工需求進行摸底調查,建立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庫,有針對性地組織用工對接會,開展人才招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活動,為受災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資源保障服務。
9.加強產學研對接。鼓勵受災民營企業在災后重建過程中,深化產學研合作、開展技術改造等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活動,省先進制造業資金要優先支持受災企業的技術改造工作。各級工商聯和工信部門要征集發布民營中小企業技術需求,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先進實用技術成果,推動共建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力爭規上民營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0.營造良好氛圍。要加強輿論引導,配合宣傳部門做好民營企業災后重建復工復產工作的宣傳報道,突出宣傳企業災后重建的典型案例,引導全社會參與民營經濟“強信心、挖潛力、促增長”活動,關注民營企業災后重建和復工復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凝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推進災后重建的強大合力。 (編輯 施尚景 呂瑞天 張曙輝 首席編輯 李萌)
通知要求,各級工商聯要聯合“萬人助萬企”服務工作組做好全省民營企業受災情況統計工作,建立受災民營企業復工復產臺賬,主動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惠企政策落實落地。
要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協調保障水、電、煤、氣、運等生產要素供給,協助受災民營企業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災后恢復重建救助補助資金;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受災較嚴重的民營,采取信貸展期、續貸、減免逾期利息等措施給予支持。
要加強產銷對接、用工對接、產學研對接,確保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受災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資源保障服務,力爭規上民營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附通知原文: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 關于加快災后重建支持民營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
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工商聯和“萬人助萬企”服務工作組: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災后恢復重建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河南省加快災后重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十條措施》,切實幫助受災民營企業解決災后重建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實現高質量復工復產,現提出如下意見,請各地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1.了解企業困難問題。要深入了解民營企業受災情況,聽取企業訴求,摸清困難問題癥結,分類指導,推動解決。各級工商聯要聯合“萬人助萬企”服務工作組做好全省民營企業受災情況統計工作,建立受災民營企業復工復產臺賬,梳理問題清單,做到“一企業一臺賬一清單”。
2.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要主動協助當地政府解決受災民營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屬地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或個性難題及時轉交省企業服務辦,由省企業服務辦統一協調解決或提請省領導專題研究解決。對各級工商聯梳理的受災民營企業臺賬清單,由各級“萬人助萬企”工作專班分送各服務工作組辦理銷號。
3.推動政策落實落地。要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和貫徹的力度,充分發揮“萬人助萬企”工作專班和各工作組的作用,開展“政策宣講進萬企”活動,并通過省民營企業訴求響應智慧平臺、門戶網站、手機APP、網絡課堂、微信群等形式,大力宣傳省委、省政府領導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解讀各項惠企政策舉措,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讓廣大民營企業知曉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讓惠企政策真正變成企業的福利。
4.加強要素保障。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協調保障水、電、煤、氣、運等生產要素供給,推動企業盡快復工復產。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作用,幫助企業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科學用電、節能降耗。
5.爭取財政補貼。要協助受災民營企業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災后恢復重建救助補助資金,用于支持受災企業維修更新受損設備、補貼企業搶修搶險救災費用以及原材料和產成品損失等。
6.加強產融對接。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對受災較嚴重的民營,采取信貸展期、續貸、減免逾期利息等措施給予支持,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不因災情影響下調貸款風險分類。充分發揮各地應急轉貸資金作用,降低應急轉貸費率,為受災較嚴重的民營企業提供應急轉貸資金支持。
7.加強產銷對接。圍繞產業鏈龍頭民營企業,利用電商平臺等新模式開展形式靈活、針對性強、見效快的精準產銷對接活動,推動民營企業盡快復工復產。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作用,加強原材料、物流運輸、產品銷售等對接,確保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8.加強用工對接。主動開展民營企業用工指導,對受災企業用工需求進行摸底調查,建立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庫,有針對性地組織用工對接會,開展人才招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活動,為受災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資源保障服務。
9.加強產學研對接。鼓勵受災民營企業在災后重建過程中,深化產學研合作、開展技術改造等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活動,省先進制造業資金要優先支持受災企業的技術改造工作。各級工商聯和工信部門要征集發布民營中小企業技術需求,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先進實用技術成果,推動共建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力爭規上民營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0.營造良好氛圍。要加強輿論引導,配合宣傳部門做好民營企業災后重建復工復產工作的宣傳報道,突出宣傳企業災后重建的典型案例,引導全社會參與民營經濟“強信心、挖潛力、促增長”活動,關注民營企業災后重建和復工復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凝聚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推進災后重建的強大合力。 (編輯 施尚景 呂瑞天 張曙輝 首席編輯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