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政策加強監(jiān)管,大城市過度飽和,亂停亂放、防盜防拆等難題有待破解。比起共享“前輩”專車們,共享單車的下半場似乎來得更早。南方都市報上半年曾撰寫共享單車系列專題,從供應鏈、城市管理以及終端運營三個維度分析市場潛力。但進入了下半場,共享單車梯隊開始明顯分層。
ofo、摩拜“雙巨頭”龐大的產(chǎn)能儲備正想方設法應對各地的“禁投令”;小鳴、酷騎則持續(xù)遭遇用戶押金退還難的質疑。而對于前仆后繼的后續(xù)投資者,僅憑自身的資源與資金似乎也趕不上前面大部隊的“車尾燈”。為此,他們不約而同采用了加盟制的方式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南都記者希望通過對這些加盟模式的調查分析,探討這個市場的蛋糕還有多少可分食。
最近在百度搜索“共享單車”,頁面會跳出一系列“加盟”的關聯(lián)詞。面對大城市的“禁投令”,似乎仍有不少新晉品牌加入市場。這些品牌名不見經(jīng)傳,但卻都希望以高收益吸引合伙人加盟開拓市場。
南都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xiàn),這些品牌在招商方案中的投資收益十分誘人。其中,斯洛登共享單車宣稱,投資一個月基本回本;而小強單車則表示,加盟商投資20萬,1-8個月內平均收益6萬/月,三年凈收益220萬,相當于366%的年化收益。這么高的投資回報是否靠譜?
押金與消費者風險誰兜底?
南都記者以尋求加盟的形式咨詢多家提供加盟的共享單車后發(fā)現(xiàn),他們主要的合作模式包括共享收益與買斷兩種形式。
D D B IK E與斯洛登均采用買斷的形式。“代理商不需要繳納加盟費,”D D B IK E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以460元/輛的價格采購車輛,“訂購、投放并負責后續(xù)管理與共享收益。”同樣的,斯洛登則以860元/輛采購,最低采購量20 0輛,收益全歸代理商所有,但車輛買斷后則不能退還。
相比之下,小強單車的A pp客戶端更加完善。其首推合伙人機制,加盟商以一定加盟費獲取代理城市運營權。以最低20萬加盟費為例,小強會首批投放30 0輛單車進行試水,根據(jù)其騎行率決定是否進一步跟投,投放車輛封頂2000輛。其收益計算相對復雜,前8個月平均騎行率超過3次,代理商提成50%,反之則是30%,第9個月開始代理商提成70%.總部負責系統(tǒng)維護、后臺搭建,代理商負責當?shù)剡\營。
“實際上你會發(fā)現(xiàn),共享單車是一種融資租賃行為,這不過用單車進行噱頭包裝,”行業(yè)專家王可告訴南都記者,它用趨勢紅利吸引加盟商,并把風險轉嫁。“如果出現(xiàn)資金池管理不當,比如說押金難退,加盟商就成了它第一套防火墻。”
實際上,比起1元/小時的小額騎車費用,押金與消費者權益問題才是真正的風險隱患。對此,斯洛登直接放棄押金,把最低充值額設在99元,且不能退還。“目前我們在銀行開了企業(yè)賬戶,但實際上共享單車還沒有出現(xiàn)相關的監(jiān)管政策,”而小強相關人士則沒有直接回復押金問題。“作為一個品牌企業(yè),押金由我們總部統(tǒng)一管理。”南都記者試著在小強上退押金,確實能實現(xiàn)“秒退”。
此外,消費者權益的問題也不得不考慮。今年,共享單車交通事故理賠事件時有發(fā)生,在目前事故責任法律并不明晰的情況下,這也是一筆看不見的潛在支出。斯洛登相關人士沒有直面回應:“我們的車輛都是全新的,不會因為車輛損壞而導致消費者受傷。如果用戶騎車摔倒不用我們雙方負責。”而小強相關負責人則介紹說,目前其與大地保險簽訂第三方責任險協(xié)議,最高理賠20萬,超出部分由總部與代理商五五平分。
比起買斷制,合伙人制有一定的風險緩沖帶,但反過來其退出則成本較高。目前,小強的加盟協(xié)議是三年期,代理商如果協(xié)議期內退出,需要退還車輛以及承擔相關來回運費,丟失及損壞的車輛按580元/輛的原價賠償,三年后則是150元/輛。
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路線
盡管有“禁投令”在前,南都記者以能否進入廣州為例咨詢D D B IK E及小強單車,兩家均表示可以進入。不過,他們都不建議代理商進入一線城市,“我們要看城市單車飽和度,”小強單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其目前有3萬輛單車的投放量,主要覆蓋三四線城市,在四川都江堰、雅安等地相對更好。
實際上,中國地域廣闊,有大量三四線城市并不是行業(yè)巨頭所能顧及的,而且一般都存在較強的本地化特色。
“大城市輸入解決方案,小城市本地運營”成為一種有特色的“農(nóng)村包圍城市”路線,在很多創(chuàng)業(yè)領域屢見不鮮,比如游戲公司閑徠互娛。他們以地方麻將+地方代理商在小城市開拓熟人棋牌室的模式,從騰訊手中分得一杯羹。
實際上,小強單車原先也是這種軟件外包開發(fā)團隊,其成立于2013年,現(xiàn)有90名開發(fā)人員及6名客服,去年11月開始進入共享單車后公司90%的團隊在做這個項目。
但單車畢竟有線下服務環(huán)節(jié),這種資產(chǎn)偏重的產(chǎn)業(yè)亦需要代理商的運維能力支持,這也導致品牌方很難實現(xiàn)統(tǒng)一標準化。此前“首個倒閉的共享單車”悟空單車正是因為代理商的運營能力不足。當時悟空單車以每輛1100元的價格向“合伙人”賣出單車的所有權、租金收益權和3年的廣告收益權,最后1000臺單車收不回一成。“共享單車是個新事物,這相當于合伙人加盟。他們掙的都是辛苦錢,安全意識非常濃。你自己驗證不了的東西,他們肯定也在觀望。而沒有資金,我們也無法驗證這個模式。”創(chuàng)始人雷厚義后來總結經(jīng)驗如是表示。
“我們在選擇代理商后會對其運維人員進行培訓,”小強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1000臺單車對應起碼3個運維人員是小強的硬性規(guī)定。“總部會承擔7%丟失車輛的成本,超出則需要加盟商賠償。”
“目前,開放運營的單車基本是比較小的品牌,管理運營上并沒有很深的經(jīng)驗,”優(yōu)拜單車CEO余熠告訴南都記者,這種加盟制更多是技術輸出,“而且他們品牌號召力很難去給代理商導流,除非代理商在當?shù)赜泻軓姷馁Y源背景。”據(jù)了解,目前優(yōu)拜、小鳴、酷騎等二線單車品牌尚未開放加盟。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即市場活躍度。斯洛登、小強均告訴南都記者,他們目前的代理商平均騎行率能達到每天2-4次,這個水平已經(jīng)接近于摩拜、ofo了。“目前我們按15天一個周期對代理商進行考核,主要就是騎行率是否達標,只有達標才能進一步車輛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