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馬千惠
新學期伊始,又有一批新生踏入大學校門,為幫扶員工子女圓夢大學,海底撈繼續推出大學圓夢獎學金計劃,為超百名剛考入大學的員工子女提供獎學金,發放總金額達100余萬元。
【海底撈連續16年幫扶員工子女教育】
據悉,海底撈對員工子女教育問題的幫扶已持續了16年。早在2005年,海底撈開始向員工子女提供教育補貼,2007年則從制度上進行明確并延續至今。
“目前,海底撈針對普通員工(3年以上工齡)子女的教育補貼覆蓋幼兒園至大學本科,根據教育階段的不同,補貼金額為2000元至5000元不等。”海底撈公共事務部部長楊西貝介紹道。
已經在海底撈工作了24年的劉女士,目前在簡陽門店工作,她女兒去年考上大學,被同事稱之為“海底撈養大的孩子”。“我女兒從上幼兒園開始,就享受公司的教育補貼,一直到現在上大學,仍繼續享受享受公司提供的大學教育補貼。”
2020年,在原有教育補貼的基礎上,海底撈又推出了大學圓夢獎學金計劃,為每個圓夢大學的員工子女,提供8800元/人的獎金。“獎學金設立的初衷在于,鼓勵家庭條件一般的優秀學子勤奮學習,無后顧之憂地完成學業,起到一定的幫扶作用。”楊西貝表示。
2020年大學圓夢獎學金計劃首次推出,就惠及144名員工,發放總金額超過120萬元,幫助不少較為困難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來自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的一位員工,家中有兩個女兒在讀,去年二女兒考入了云南民族大學,家里經濟比較緊張,獎學金的發放讓二女兒的學費和住宿費有了著落,為她減輕了不少壓力。根據海底撈的福利制度,這位員工的兩個孩子大學就讀期間,還可以享受每年約5000元的教育補貼,直到大學畢業。
【推親子陪伴項目,助上千員工家庭團聚】
為幫助異地工作的員工解決與子女分隔兩地的問題,海底撈從2019年起,推出親子陪伴項目,鼓勵員工在認真工作的同時多關注家庭。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人,我們鼓勵員工把孩子接到身邊,每個月給予一定的教育、租房等補貼,就是希望員工能夠有機會陪伴孩子成長,讓愛不缺位。”楊西貝表示。
韓女士是海底撈成都一門店的員工,孩子從小在廣元老家跟著老人生活。“由于長期不在身邊,只有買了新玩具,孩子才愿意跟我玩一會兒,時間長了還是會哭著找奶奶,心里很不是滋味。”
原本,韓女士計劃著再攢攢錢,等孩子讀小學時就接到身邊。親子陪伴項目的推出,讓韓女士的愿望得以提前實現。
根據海底撈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親子陪伴項目累計發放補貼達1160萬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親子陪伴項目已累計幫助上千個員工家庭、近兩千名兒童實現團聚。
此外,海底撈還通過倡導門店靈活用工,讓員工在非繁忙時間提前下班以回歸家庭。“在門店,我們會合理地安排員工的親子陪伴時間,盡量保證員工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海底撈小區經理秦見莉對親子陪伴的重要性感同身受。
把孩子接到身邊只是陪伴的第一步,為了讓員工的孩子更好地適應新環境,海底撈還嘗試利用線上空間,開發線上微課堂、Hi親子小程序,讓海底撈員工和孩子共同成長。韓女士從Hi親子小程序中學到了很多育兒知識,她說,每天和孩子一起做游戲、講故事,孩子現在跟她特別親,還會主動跟她說“媽媽我愛你”。
【重視員工發展,為促進共同富裕助力】
根據海底撈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撈共有員工140505名。“14萬員工的背后就是14萬個家庭,我們希望盡自己所能,為員工創建安全的工作環境,營造溫馨、和諧的工作氛圍,通過各項員工福利和關懷舉措全面提升員工的幸福感。”楊西貝表示。
在海底撈看來,無論親子陪伴項目、員工子女教育補貼項目,還是大學圓夢獎學金計劃等,都是堅持人性化和親情化管理模式的實現方式之一,從提升員工幸福感角度出發,還需要努力為員工提供更多發展機遇。
2020年,海底撈發布“接班人”計劃,將管理人員的選拔機制面向所有員工開放,計劃周期為10~15年。該計劃的本質,是通過強化行之有效的內部晉升機制,為企業持續發展進行人才儲備與鍛煉,于員工而言,無疑提供了更多機遇。日前,海底撈董事會新增七位新執行董事,大多是從海底撈的基層成長起來的,其中有幾位更是服務員出身,一路成長到高管。
與暢通的晉升機制相對應,海底撈的薪酬同樣讓人羨慕。根據海底撈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員工成本為71.62億元,員工成本包括薪資、工資、津貼和福利,據此估算,海底撈每名員工平均月收入約為8500元。
“我們一直以來非常注重公司內部員工的感受和發展路徑,希望員工均有機會在海底撈實現雙手改變命運。”海底撈中期業績報告如此描述。
當前,我國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成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戰略安排。于企業而言,關注和重視員工發展,讓員工實現自身價值,既是企業獲得更長遠發展的保障,也是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責任所在。海底撈方面表示,將為此發揮積極作用,做出更多應有的貢獻。
統籌:王俊偉
監制:趙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