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要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讓孩子們的心靈如花一樣綻放。”
她說:“愛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我要用自己的愛心接觸孩子們花一樣的心靈。”
她是汪佳怡,鄭州市管城區東三馬路小學的一位普通教師,一位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的園丁。
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受訪者供圖
做葉的事業,守護花開
“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雨果的這句話,為汪佳怡指明了愛的教育的方向。
從2011年踏上教學崗位,從教十一年里她擔任了十年的班主任。
她帶的班,始終洋溢著一股愛的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著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心中,滲透到每個家庭之中。
這與汪佳怡甘做綠葉、守護花開是分不開的。
每天清晨,汪佳怡總是早早來到教室,為學生們做好一天的教學準備。
為了增強班級學習氣氛,她努力做好教室文化的布置,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她堅持認真鉆研課標,仔細分析教材,備好每一堂課。
放學后她總是很晚才走,要把學生一天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晚上七八點家長還經常接到她在學校打來的電話,了解學生近期在家的學習情況。
汪佳怡說:“我有一個大家庭,我是54個孩子的媽媽。因為家長最信任的就是老師,他們把孩子放心的交給我,我就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待。”
用愛心灌溉,靜待花開
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百花園的最鮮艷的一朵。
四季之景不同,花的花期也有早晚。
在汪佳怡眼中,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之花都是純粹而美好的,她用愛心去灌溉、去靜待一份花開。
作為班主任,汪佳怡用自己滿腔的愛去關心,去尊重每一位學生。
她與學生溝通交流時就像朋友,會在課余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做當下流行的手語操。
為了讓學生提高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她在網上下載了許多有趣的古詩新唱視頻,每天在家自己先練習,到學校后與學生們一同表演。
大課間里,她會和大家一起打打乒乓球,做游戲等互動活動。
中午午餐結束后,她會給孩子們講繪本故事,待他們睡著,會去為孩子們整理衣衫,避免著涼。
課下的辦公室經常會看到學生們拉著她的手,依偎在她身邊聊天的場景。
當她發現學生有一些小情緒的時候,會及時和他們溝通,了解情況后幫助他們分析解決。
她說:“只有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以學生的要求作為愛的起點,才能在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出愛的感情,并使之升華。”
在她的心中學生就像一粒種子,想要種子開花結果,就必須付出努力。
所以,她一直把滿腔的熱情傾注到學生的身上和教學工作中,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課堂實踐中力爭精益求精。
功夫不負苦心人,她所教授的語文課,被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評為教學觀摩課,被管城回族區教育局評為優質課一等獎;她本人被評為管城回族區優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師。
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與教育分不開,我深深地懂得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只有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因勢利導,做到潤物細無聲,才能成為孩子們心目中那個喜愛的老師。”(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