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正為師,學高為范。
在書聲瑯瑯的校園里,有一些人是教師們的“老師”:用他們卓越的教學科研水平、用他們危難時敢于擔當的品格、用他們教學管理兩手抓兩手硬的能力……
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成為師生們共同學習的榜樣。
他們甘于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師者大愛,更用擔當作為詮釋著師者仁心。
值此教師佳節,讓我們共同走近教師們的“老師”,一睹他們的風采。
閆平玉:初心不改,只為明亮那方
1992年,一曲《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在他的心頭縈繞,從那時起,做老師就成了他的夢想。
2001年,在高考志愿欄內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師范。
2005年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國外的高薪,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三尺講臺。
十六年來,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到主管學校教學的業務副校長,他始終堅持在教學一線,堅持和孩子們說英語,他就是鄭州市管城區第二實驗小學的英語老師閆平玉。
閆平玉更喜歡被稱為“英語老師”,在他眼中,全心全意地為孩子們備好英語課、教好英語課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
在教學中,閆平玉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每節課都安排story time,和孩子們講講國外的風土人情,聊聊英語國家的奇聞趣事。
他還和孩子們約定“我的課堂我做主”,讓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堂管理,用耐心和細心澆筑滿腔的教育熱忱。
多年來他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嚴格執行教學“五認真”的要求,上好每一節課。
從每一個學困生入手,從基礎抓起,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從小白到“小白龍”,持續的努力是底色
從教學小白到獲評省市優質課,他始終踐行著課程育人的初衷,把課堂當陣地,把教材當武器,用真心和愛心呵護祖國的花朵。
十多年的堅持,十多年的磨練,他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實習教師成長為全國優秀外語教師、鄭州市骨干教師。
精湛的業務和高超的授課本領使他被評為鄭州市教育局學術技術帶頭人和管城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作為業務領導,他堅持撰寫教學論文和開展課題研究,把教學中的問題當做課題,以課題研究為導向,扎實開展教學活動。
他把教研中總結的好的經驗和做法,形成理論成果集結成冊。
任教以來,他先后在相關期刊發表論文18篇,主持或參與21項省市級課題研究,參與編寫5部著作。
作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他堅持專業引領,發揮名師輻射。
指導的工作室成員在課堂達標、技能比賽等領域取得較大進步。
作為國培講師,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學心得和經驗分享給一批批的國培學員,鄭州師范學院、許昌學院、信陽師范學院都留下了他講學的身影。
崔林山:把自己“釘”在崗位上,堅守在戰“疫”一線
越是在危難時刻,越能見到堅守、看到擔當。
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每一個黨支部都是一個戰斗堡壘。對崔林山來說,更是如此。
作為鄭州市管城區野曹小學黨支部書記,他以上率下,帶領著黨支部的黨員們,奮戰在戰疫一線;他克難攻堅,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在戰疫一線。
8月8日下午,野曹小學再次接到任務:為保證鄭州市按時完成第三輪核酸檢測任務,學校要打開校門承擔社區核酸檢測任務。
崔林山第一時間披上紅馬甲,投入到全員核酸檢測的第一線。
這一幕,在這個夏天一次又一次地在師生們身邊上演。
為確保檢測工作順利進行,盡管烈日暴曬,崔林山仍舊耐心細致地引導組織群眾按照有效距離間隔、佩戴口罩、文明排隊。
在他的帶領下,學校的黨員教師們也積極響應號召,投身核酸監測點的志愿服務。
崔林山全力以赴的背后,是他克服的許多困難。
由于是臨時接到的通知,他顧不上安頓好家人。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家人多次打電話給崔林山尋求幫助和安慰。
面對家人電話中的抱怨和委屈,崔林山只能一邊安慰家人,一邊堅守在崗位上。
崔林山在電話中安慰家人的話語被現場采樣的村民聽到,大家都為這位黨支部書記點贊。
“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們教育學生要舍小家為大家,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作為黨員教師,我們必須以身作則、以身示范。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像一顆釘子,把自己釘在這個崗位上。”崔林山說。
劉廣勇:用心關愛學生,用情播撒陽光
今年32歲的劉廣勇,是鄭州市管城區南學街小學的一名教師。
他的平凡人生,從師范學院畢業開始,彼時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的他,迎來了一場漫長、富有挑戰卻又浪漫的職業生涯。
新的學期,學校教師會上分班結束,劉廣勇倒吸一口涼氣,他將接手全校的“魔王班”。
此班紀律松散、學生行為舉止散漫、班風不正、學風不濃、學習成績低下,如何帶好這個班對于任何一個班主任來說都將是一大挑戰。
開學初,劉廣勇在與學生相處中不斷尋找切入點,沒多久便鎖定了班上的一名女生。
該生不僅學習成績不好,上課還經常有睡覺現象。與孩子及其父親溝通后才得知,這樣嗜睡的情況已經有一年之久。
劉廣勇心中一驚,想到自己中學時期,有位同學和這位女生情況極其相似,為此常常被老師批評,被同學笑話,最后就醫得知身患重病。
于是,他便委婉地勸說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身體。
沒過幾天,便得到噩耗:孩子身患白血病已經在醫院進行救治,其父在鄭州開始變賣家當,來填補昂貴的醫藥費。
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幫助自己的學生這是他的第一想法,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于是,他想要組織一場活動來幫助孩子,同時對學生進行一場愛的洗禮。
消息和想法一告知學生,大家便行動起來。在劉廣勇的組織下,班長撰寫愛心捐款倡議書,紀律委員負責捐款儀式,音樂委員負責合唱的節目編排,班主任則負責與學校領導做好溝通。
大家群策群力,一場愛心與病魔的斗爭就此展開。
班級捐款活動時,一個個純真善良的少年捐出了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十幾位家長也送出了自己充滿祝福的愛心。
其中一名學生抱著存錢罐把自己一年來積攢的400多元零花錢全部投進了捐款箱,那一枚枚硬幣碰撞在一起,演奏著愛的贊歌。
此次活動,班級55人捐款數額七千多元。
儀式上,大家還現場連線了正在治療期的同學,合唱了《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給她送去了最真摯的問候與祝福。
用心用情,劉廣勇為班級傾注了愛心,也收獲了一個有愛的班集體。
他在班里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通過活動來提高班級凝聚力。
“筆談”是他與學生進行交流的一種新形式;“學會感恩”主題活動,通過節日為契機,布置相應任務,讓學生學會用一顆感恩心去看待這個世界; 通過“弘揚傳統文化”主題活動,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魅力……
2018年,劉廣勇成為了鄭州市管城區南學街小學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他一直以著力打造一支有堅定信念、精湛業務、仁愛之心、研究能力的班主任隊伍,成為了學校班主任隊伍的領頭雁,管城區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