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郎志慧 劉曉陽
9月23日,我省首家種業省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建設全國創新高地,站上種業高峰,河南邁出了一大步。
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
省委工作會議強調,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整合重組實驗室體系,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供給能力;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彰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河南擔當,以“三鏈同構”提升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拓寬觀察的緯度,用前瞻30年的眼光來審視,神農種業實驗室在誕生之際,就肩負著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這意味著河南向種業強省邁出了重要一步,彰顯了河南為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所持有的態度和擔當。”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農種業實驗室首任主任張新友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業創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農民增產增收,事關百姓生活品質提升,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
種業實驗室要做什么?科學研究需要一個完整創新鏈,種業實驗室要做的,就是從頭到尾進行全鏈條的重構。
以往,不少科研單位更多關注應用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注重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省農科院為例,不少團隊以育出好品種、進行技術創新為目標,基礎研究相對較少。
種業實驗室要解決育種重大理論問題,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培育重要的突破性品種,要與企業結合,實現品種的產業化,孵化龍頭企業。用一句話概括:“從全產業鏈布局,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既要有勇氣也要有底氣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油料、蔬菜、食用菌、畜禽、林果等農產品生產大省。位于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區,我省生態類型代表性強,選育的許多農作物品種可輻射到周邊多個省份乃至全國。作為糧食大省和種業大省,河南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必須有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
河南要站上種業高峰,必須建立省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對接國家戰略進行前瞻布局。實驗室的建立是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
成就,是河南邁出這一步的底氣。
我省是全國農業生物育種的重要研發基地。“豫麥13”“鄭單958”等先后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品種;“遠雜9102”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花生遠緣雜交品種;“夏南牛”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2000年以來,我省種業領域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居全國前列……
我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用種大省,種業有一定基礎和優勢,但也存在著不足。解決部分領域的“卡脖子”問題,特別是原創性技術方面的問題,作為立志于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實驗室必須有這個雄心壯志。
體制機制創新是根本
沒有體制機制的創新,科技創新就走不通、走不遠、走不快。種業實驗室的創立是河南種業厚植優勢、解決問題和補齊短板的再出發。
作為改革和創新的產物,種業實驗室將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實現創新成果頂天立地,支撐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種源安全自主可控,為重塑我省實驗室體系積累經驗、提供范式。
打造一流創新生態,讓創新創造活力充分涌流、競相迸發。破解科學研究與產業脫節的問題,破解創新資源開放共享難題……在省內,利用人才流動的優惠政策,把專業人才聚集起來,同時,吸引國內甚至是國際上的優秀研發團隊提升實驗室的創新能力。創新環境好了,有能力的人愿意來,來了能干事,并愿意踏踏實實留下來。
充分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和科研規律,才能行穩致遠。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從量的擴增轉變為質的提升,消費者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出健康,這對農作物的品質和農產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大挑戰。
根據市場需求,面對短板不足,按照“1+2+N+X”的建設和運行模式,實驗室組建核心基礎研發團隊,通過協同創新和任務牽引,讓其他單位參與進來,逐一進行難題攻克。實驗室的目標很明確,可考核。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神農種業實驗室描繪的宏大遠景,令人心潮澎湃——
建成一流的種業創新平臺,聚集一批一流的領軍人才,攻克一批種業關鍵核心技術,選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綜合創新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爭創國家種業實驗室或成為國家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家種業戰略科技力量,打造全球種業科技創新高地。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勇于打破體制機制的壁壘,滿懷“十年磨一劍”的靜氣和“一覽眾山小”的膽氣,我們定能建成國家創新高地,站上種業高峰。 (編輯 施尚景)
9月23日,我省首家種業省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建設全國創新高地,站上種業高峰,河南邁出了一大步。
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
省委工作會議強調,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整合重組實驗室體系,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供給能力;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彰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河南擔當,以“三鏈同構”提升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拓寬觀察的緯度,用前瞻30年的眼光來審視,神農種業實驗室在誕生之際,就肩負著艱巨而光榮的歷史使命。“這意味著河南向種業強省邁出了重要一步,彰顯了河南為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所持有的態度和擔當。”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農種業實驗室首任主任張新友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業創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農民增產增收,事關百姓生活品質提升,是農業現代化的關鍵。
種業實驗室要做什么?科學研究需要一個完整創新鏈,種業實驗室要做的,就是從頭到尾進行全鏈條的重構。
以往,不少科研單位更多關注應用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注重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省農科院為例,不少團隊以育出好品種、進行技術創新為目標,基礎研究相對較少。
種業實驗室要解決育種重大理論問題,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培育重要的突破性品種,要與企業結合,實現品種的產業化,孵化龍頭企業。用一句話概括:“從全產業鏈布局,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既要有勇氣也要有底氣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糧食、油料、蔬菜、食用菌、畜禽、林果等農產品生產大省。位于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區,我省生態類型代表性強,選育的許多農作物品種可輻射到周邊多個省份乃至全國。作為糧食大省和種業大省,河南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必須有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
河南要站上種業高峰,必須建立省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對接國家戰略進行前瞻布局。實驗室的建立是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
成就,是河南邁出這一步的底氣。
我省是全國農業生物育種的重要研發基地。“豫麥13”“鄭單958”等先后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作物品種;“遠雜9102”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花生遠緣雜交品種;“夏南牛”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2000年以來,我省種業領域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居全國前列……
我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用種大省,種業有一定基礎和優勢,但也存在著不足。解決部分領域的“卡脖子”問題,特別是原創性技術方面的問題,作為立志于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實驗室必須有這個雄心壯志。
體制機制創新是根本
沒有體制機制的創新,科技創新就走不通、走不遠、走不快。種業實驗室的創立是河南種業厚植優勢、解決問題和補齊短板的再出發。
作為改革和創新的產物,種業實驗室將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實現創新成果頂天立地,支撐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種源安全自主可控,為重塑我省實驗室體系積累經驗、提供范式。
打造一流創新生態,讓創新創造活力充分涌流、競相迸發。破解科學研究與產業脫節的問題,破解創新資源開放共享難題……在省內,利用人才流動的優惠政策,把專業人才聚集起來,同時,吸引國內甚至是國際上的優秀研發團隊提升實驗室的創新能力。創新環境好了,有能力的人愿意來,來了能干事,并愿意踏踏實實留下來。
充分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和科研規律,才能行穩致遠。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從量的擴增轉變為質的提升,消費者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出健康,這對農作物的品質和農產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大挑戰。
根據市場需求,面對短板不足,按照“1+2+N+X”的建設和運行模式,實驗室組建核心基礎研發團隊,通過協同創新和任務牽引,讓其他單位參與進來,逐一進行難題攻克。實驗室的目標很明確,可考核。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神農種業實驗室描繪的宏大遠景,令人心潮澎湃——
建成一流的種業創新平臺,聚集一批一流的領軍人才,攻克一批種業關鍵核心技術,選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綜合創新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爭創國家種業實驗室或成為國家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家種業戰略科技力量,打造全球種業科技創新高地。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勇于打破體制機制的壁壘,滿懷“十年磨一劍”的靜氣和“一覽眾山小”的膽氣,我們定能建成國家創新高地,站上種業高峰。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