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通訊員 曹金鳳
“自即日起,錦悅書苑免費、無限量向全體師生家長開放借閱,但因圖書館遷址,請借閱者把書還到指定新館……”
就這樣,鄭州一所學校的圖書館在短短的半個月的時間里,就完成了90%的圖書搬遷工作,實現了零花費搬運。
老館借,新館還,就在這“一借一還”中,不僅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也讓“錦悅書苑”的圖書流動起來,惠及到了更多的學生和家庭。
這種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究竟是哪所學校呢?一起來看看吧!
老館借,新館還:近三萬冊藏書任家長及學生挑選借閱
這所學校就是鄭州市惠濟區錦藝實驗小學!
9月9日至30日,學校向全體學生開放老的圖書館,近三萬冊藏書任家長及學生挑選借閱。
學校結合 “品•藝”課程體系之大語文課程的特點,制定“錦悅書苑”圖書借閱方案,向全體學生發起熱愛閱讀的倡議書。
本次圖書借閱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和家長、學生代表錯時到圖書館大批量挑選借閱圖書,借閱完畢后根據學生需求再次分發給學生。
班主任及各班家長代表或為學生送書上門,或路邊就地“擺攤”,為滿足學生閱讀需求不辭勞苦;孩子們拿到喜愛的圖書如饑似渴認真閱讀,書香溢滿錦藝學子家庭。
活動期間,五一班胡伊諾同學早早來到了學校的圖書室,她說:“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的圖書漂流活動,懷著新鮮又興奮的心情,度過了忙碌充實的一個下午。圖書帶回小區后同學們積極地進行借閱,我和同伴認真的把同學們借的書做好登記。感謝學校讓我們把書寶寶帶回家,可以讀更多的書了!”
她的爸爸也參與其中,興奮地告訴老師:“這次圖書漂流活動,學校設想特別好,讓書在流動中發揮更大價值,不僅節約了家長的購書開支,拓寬了圖書的流動價值,更是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們的閱讀欲望,這也是很少學校能做到的。”
活動期間的一個下午,惠濟區錦藝實驗小學校長曹金鳳與家長及學生代表對話,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把漂流到自己家的書讀好,如何把這次圖書漂流活動的尋、挑、發、讀、還關鍵環節做好等話題。
曹金鳳向大家介紹了學校的新建書吧——“錦悅書苑”,它是以兒童文學作家王鋼為學校特意編寫的兒童劇《我們的世界》為內容進行的硬件建設,分為自由閱讀區、完全開放區和“百家爭鳴”討論區。
把書請出來,圖書漂流傳遞著品德和責任心
學校把書吧課程化,稱為“圖書館課程”,是“品•藝”課程體系的一個分支,是“品•藝”大語文課程的實踐基地。
就像弓玉賢老師說的那樣:“學校把圖書館的書請出來,上學期間請到每個班的教室,假期期間請到每個學生的家里,孩子們已全部拿到學校圖書,相信通過此次圖書漂流活動,會有更多的孩子參與到好書閱讀當中。圖書漂流,漂流的不僅有書香,還傳遞著品德和責任心,快樂和誠信!”
“這次活動表面看來是一次圖書館藏書的騰挪,是新舊圖書室的一次搬運,實際上是一次閱讀的喚醒,是閱讀的一次再起航。‘平庸的者改變結果,優秀的者改變原因,而最高級的者改變思考模式。’讓我們跳出禁錮自己的圈子,不斷推動思路轉變,促進學校更快進步。”曹金鳳說。
如今,開學了,各班的讀書角、悅讀窗和學校的錦悅書苑為大語文課程下的海量閱讀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書吧、教室、長廊成了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本次圖書流轉活動,書漂了起來,孩子們沉淀了下來,書香浸潤千萬家!
秋風吹黃了夏天,吹走了炎熱,迎來了豐收的季節。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編輯: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