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文/圖
10月13日,傳統名校鄭州市惠濟區實驗小學與有著黃河歷史文化的惠濟區綠蔭路小學(原名:崗李小學)牽手,共同打造惠濟區實驗小學綠蔭校區。
綠蔭之下是資源共享、課程同步、質量共進、文化共建。
綠蔭之下是兩所學校相互促進,共同譜寫惠濟教育的新篇章。
在綠蔭里,優秀教師定期交流,一年級即雙語同步教學。
這樣的綠蔭你期待嗎?
探索集團化辦學:惠濟區實驗小學再添新校區
據悉,鄭州市惠濟區實驗小學于2011年9月投入使用,如今已經走過十年的歷程,十年間,先后榮獲惠濟區名學校、鄭州市最美校園、河南省德育先進集體、全國文明校園等榮譽。
目前學校已擁有開元和紀元兩個校區,3500多名學生,200多名教師。
作為惠濟區的傳統名校,惠濟區實驗小學在教師培養、學生成長、教學管理、特色打造等方面,體系成熟、措施完善。
為強化學校的示范帶動作用,惠濟區教育局在2020年9月,試點設置了惠濟區實驗小學紀元校區。
“一年來,兩個校區實行同步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紀元校區實現快速發展,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為此,我們今年擴大試點范圍,成立綠蔭校區,就是為了傳播好的教育理念,逐步實現惠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惠濟區教育局局長劉博說。
與朝氣蓬勃的綠蔭路小學攜手,這是惠濟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化發展道路上的新征程,同樣也是惠濟教育集團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近年來,惠濟區在依托名校提水平、擴充優質促發展思路的帶動下,鄭州四中實驗學校、鄭州師范學院二附小等學校先后實現招生,合作辦學舉措初見成效。
資源共享、課程同步,打造集團校+新建校辦學模式
揭牌以后,惠濟區實驗小學將實行集團校+新建校辦學模式,以創新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為動力,科學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我們將通過資源共享、課程同步、質量共進、文化共建管理模式,加強教師交流,促進資源整合,建立共享平臺,營造良好氛圍,實現兩校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建設互動共贏的集團化發展共同體。”惠濟區實驗小學校長田鄭敏來說。
她透露,未來,惠濟區實驗小學也將集團校辦學優勢與辦學特色進行本土化整合,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創新,全面推動兩校優勢互補和發展互促,實現各具特色的協同發展目標。
在教師培養和教學上是如何同步呢?
惠濟區實驗小學教學副校長侯明璐介紹,優秀教師定期交流,一年級開始雙語同步教學。
“課堂建設上兩校將實現作業設計和課程的同步,學校在青年教師、卓越教師成長方面有專家進校指導、學科顧問制,專家定期到校指導,資源的共建將滲透到綠蔭路小學,同時通過定期的培訓交流讓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資源來到綠蔭路小學。”侯明璐說。
綠蔭下的成長:讓更多孩子享受惠濟優質教育
據了解,惠濟區綠蔭路小學前身為惠濟區崗李小學,從1927年建校到現在已有90多年的歷史。
2021年7月惠濟區崗李小學正式更名為惠濟區綠蔭路小學。2021年9月新校區投入使用。原崗李小學287名學生全部搬遷至新校。
據了解,綠蔭路小學是惠濟區教育局直屬小學,位于綠蔭路與天軒街交叉口東北角,占地面積30余畝,建筑面積21375平方米。規劃教學班36個,學位1620個。
目前綠蔭路小學開設的基礎性必修課程為: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道法、音樂、美術、體育、書法等,校本課程有毽球、輪滑課程等。
綠蔭路小學校長端木根勇希望老師們要有上進心、虛心、責任心。
“希望老師們開拓創新,齊心協力,銳意進取,勇攀高峰,為把綠蔭路小學打造成惠濟區名校、鄭州市名校砥礪前行。”
在劉博看來,綠蔭路小學今年整體遷入了新校址,在校舍環境、教學設備等硬實力上實現了質的飛躍,但不能滿足于外觀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精神面貌的改善和教學水平的提升。
他希望兩所學校深化合作、共享資源、大膽改革、開拓創新,在合作中謀發展、在發展中創品牌,努力把學校建成教育思想先進、管理水平一流、教學質量拔尖的品牌學校,為惠濟區探索出一條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徑。
編輯:張恒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