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李恒 通訊員 李靜 汪夢琪
經過一上午的角逐,飛龍科技-工業智能仿真國產替代項目、年產3000噸高容量長循環鋰電池硅碳負極材料項目及創仕無人機項目獲得2021“鄭創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年度總決賽三等獎;第三代半導體金剛石基射頻芯片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無人機滅火及應急救援系列裝備項目獲得二等獎;軍民共用危及生命創傷性大出血新型殼聚糖系列止血材料的研究項目獲得一等獎,分別獲得獎金2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
雙創升級,活力鄭州。10月16日上午,2021“鄭創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年度總決賽在鄭州高新區擂響戰鼓。在全國300多個創新創業項目中脫穎而出的10個優質項目論劍鄭州,再次掀起一場創新創業新熱潮。
本屆賽事,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廳、鄭州市人民政府指導,鄭州市科學技術局、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聯合主辦,鄭州高新區楓楊園區運營中心、鄭州創新創業聯盟、融易眾創孵化器聯合承辦,鄭州市200多家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共同協辦。
作為第二屆中國·河南開放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的鄭州高端科技創新資源對接洽談專場、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系列活動之一,大賽以“雙創升級 活力鄭州”為主題,全面整合海內外優質項目資源,引進一批優質創新創業項目落戶鄭州發展,打造極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河南省科技廳科技金融與服務業處處長劉云霞,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義民,鄭州市科技局局長夏揚,鄭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紅軍,鄭州市科技局副局長緱云峰在現場共同見證全國頂級創客的誕生。
2021年,鄭州“7.20洪災”及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更加激勵創新創業者的責任擔當,“鄭創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一以貫之的高起點、高標準舉辦,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創業英雄鄭州論劍。賽事主辦方創新舉辦形式,連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了4月、6月、9月三次月賽,海外、北京、深圳、天津等各地200多個團隊和企業參賽,最終產生了18個獲獎項目,其中有10個項目在總決賽復賽中突出重圍,參與到今日年度大獎的比賽角逐。
本次大賽采用“6+5”模式,路演時間為6分鐘,評委提問答辯時間為5分鐘。項目評分采取現場打分的方式,滿分為100分;項目得分為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其余評委的平均分。公平起見,前三個項目結束后進行統一打分,從第四個項目開始,項目結束后當即打分。現場氣氛熱烈、精彩紛呈,創業團隊相互競技,激情闡述各自的項目,評委點評精準、妙語連珠,共同營造了一個全球創客“頭腦風暴”的海洋。
經過一上午的角逐,飛龍科技-工業智能仿真國產替代項目、年產3000噸高容量長循環鋰電池硅碳負極材料項目及創仕無人機項目獲得2021“鄭創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年度總決賽三等獎;第三代半導體金剛石基射頻芯片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無人機滅火及應急救援系列裝備項目獲得二等獎;軍民共用危及生命創傷性大出血新型殼聚糖系列止血材料的研究項目獲得一等獎,分別獲得獎金2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
據了解,“鄭創匯”已連續舉辦七屆。7年來,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極大地釋放了社會創新創業活力,為鄭州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成為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展示窗口。
近年來,鄭州市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在建設一批高度專業化的載體平臺和引智平臺的同時,全面打造集政策、服務、平臺、融資等優勢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截至目前,鄭州市擁有各類創新創業載體255家,孵化載體總面積達863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團隊超過12000家,成為全省最具活力的創新主體。這其中創新創業導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此次活動中,鄭州市政府再次聘請第四批共28名科技創新創業導師,并現場為導師代表頒發聘書,持續為鄭州市創新創業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作為此次大賽的“東道主”,鄭州高新區已連續四年舉辦“鄭創匯”總決賽。在此基礎上,鄭州高新區以打造雙創平臺、建設雙創載體、培育雙創主體、強化雙創政策等為抓手,著力培育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
據悉,目前高新區擁有國家級孵化載體26家,國家和省部級眾創空間32家,星創天地9家,總孵化培育面積超過了600萬平方米,在建和謀劃小微產業園11個,共同構建起“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創新孵化培育模式。與北大深圳研究院共同推出“中原中小企業成長指數”,《資本力量》“1+6”會客廳已經形成固定節拍的常態化投資路演平臺。設立了八戒知識產權服務運營交易(中部)大數據平臺、八戒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全國總部)等一批科技資源要素轉化運用平臺。在政策先行先試方面大膽探索,構建了“1+6+N金梧桐”政策體系,推出12項創新型政策。從載體、平臺、政策、金融各方面營造了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
編輯:張恒
編輯: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