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林
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石,是產業數字化升級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對穩投資、擴消費、促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未來一個時期,河南要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搶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堅持“建”“用”并重,強化項目支撐,不斷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支撐帶動全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突出“泛在互聯”,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發展高地
適應信息消費和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加快建設高速泛在、萬物互聯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現代信息通信樞紐和信息集散中心。
加強“跨界織網”,加快構建萬物互聯的一體化網絡體系。按照“公專互補”“固移結合”“天地協同”的發展思路,加快布局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深入推進跨行業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重點加快推進5G商用部署和網絡、基站改造升級,逐步實現城鄉區域連續覆蓋;加速光纖網絡擴容,推進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擴容,鞏固提升網絡樞紐地位;加快IPv6升級改造,推動基于IPv6的持續創新;面向萬物互聯需求,統籌移動物聯網、物聯網終端和智能化傳感器規模化部署,提升城市“觸覺”“視覺”“聽覺”等綜合感知能力;圍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統籌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構建,提升洛陽、許昌、漯河等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水平,支持鄭州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鼓勵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更多企業“上云上平臺”;積極構筑衛星互聯網,推進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基于“北斗+5G”打造精準時空技術與通信技術的融合創新平臺,謀劃創建北斗應用示范區;前瞻布局6G、量子互聯網等未來網絡,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提供基礎科技支撐。
搶灘“戰略風口”,加快布局前沿引領的新技術基礎設施。深刻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迭代發展的特點,加快推進大數據挖掘、深度學習、機器感知、類腦研究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不斷增強動態迭代技術創新能力,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前瞻布局區塊鏈基礎設施,支持骨干企業建設自主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和開源平臺,聚集區塊鏈開發者和用戶資源;創新推進“區塊鏈+”在民生服務、公共安全、社會信用等領域應用,積極爭取國家級區塊鏈行業平臺落戶中原,謀劃建設全國區塊鏈發展先導區。
推進“多元協同”,加快培育智能高效的算力設施集群。加快發展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推動云計算、邊緣計算、超級計算、智能計算等多元計算協同發展,著力打造“中原算谷”。重點對接“東數西算”工程,積極爭取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級樞紐節點在河南布局,支持鄭州、洛陽建設大型綠色數據中心;支持發展高性能、邊緣數據中心,改造升級城區內部數據中心,作為算力“邊緣”端優先滿足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業務需求;提升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效能,培育根植中原、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超算互聯網;提質發展黃河鯤鵬計算產業,打造基于鯤鵬生態的先進計算產業高地。
注重“需求牽引”,積極打造新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典范
持續推動數字新基建與生產生活各領域需求有機融合,通過拓展融合廣度、挖掘融合深度,著力打造一批數字新基建典型應用場景。
推動“新基建”與“新制造”融合,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再造。推動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新基建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效益,加快制造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優勢再造。重點打造“5G+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應用場景,選樹一批數字化生產線、智能化車間和工廠,引領帶動“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轉型;加快制造業領域創新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圍繞優勢產業鏈組建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和中試基地,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河南布局,高水平建設一批國家級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
推動“新基建”與“新城建”融合,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圍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發展需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智慧化改造。重點加快城市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設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智慧社區建設規模和水平;加強智慧城市數據中臺建設,積極打造集數據呈現、科學決策、中樞指揮等于一體的“城市大腦”;試點建設以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為基礎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為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全要素的“三維數字底板”。
推動“新基建”與“新消費”融合,促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擴容提質發展。充分發揮河南龐大消費市場優勢、海量數據資源優勢以及巨大應用場景優勢,大力發展基于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及平臺的信息消費,不斷培育壯大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建設智慧商圈、智慧餐廳、智慧書店等,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積極發展直播經濟,不斷壯大零售新業態;創新發展數字文化和旅游,積極發展智慧旅游、數字文創、在線展演、沉浸式體驗等消費新業態。
強化“項目為王”,謀劃實施標桿性引領性數字新基建項目
我省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最重要的是實施具體的數字新基建項目,以項目支撐帶動數字經濟突破發展、提質發展。
聚焦核心領域和短板弱項加強系統謀劃。圍繞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等核心領域以及創新基礎設施等短板弱項環節,謀劃建立全省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庫,推進實施一批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數字新基建項目。
圍繞“建”“用”并重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圍繞數字新基建“建”“用”兩階段特點,謀劃打造新基建項目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探索“提前介入服務、量身定制方案、幫辦代辦協辦”服務模式,打造從引進到落地、竣工到達產的全流程、全周期、全要素服務鏈條,提高新基建項目審批效率和全過程服務能力,推動數字新基建項目“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生產即準營”,讓更多項目留得住、能生根。
針對數字新基建項目特點加強要素保障。當前,5G、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新基建發展潛力巨大,但市場應用前景還不明確,產業生態還不盡完善,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相對較弱。對此,要優先支持納入國家和省級規劃或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以及應用場景明晰、市場需求廣闊的標志性引領性數字新基建項目,確保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和投產達效。(作者系河南省項目推進中心高級經濟師) 編輯 施尚景
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石,是產業數字化升級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對穩投資、擴消費、促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未來一個時期,河南要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搶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堅持“建”“用”并重,強化項目支撐,不斷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支撐帶動全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突出“泛在互聯”,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發展高地
適應信息消費和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加快建設高速泛在、萬物互聯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現代信息通信樞紐和信息集散中心。
加強“跨界織網”,加快構建萬物互聯的一體化網絡體系。按照“公專互補”“固移結合”“天地協同”的發展思路,加快布局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深入推進跨行業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重點加快推進5G商用部署和網絡、基站改造升級,逐步實現城鄉區域連續覆蓋;加速光纖網絡擴容,推進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擴容,鞏固提升網絡樞紐地位;加快IPv6升級改造,推動基于IPv6的持續創新;面向萬物互聯需求,統籌移動物聯網、物聯網終端和智能化傳感器規模化部署,提升城市“觸覺”“視覺”“聽覺”等綜合感知能力;圍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統籌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構建,提升洛陽、許昌、漯河等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水平,支持鄭州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鼓勵建設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更多企業“上云上平臺”;積極構筑衛星互聯網,推進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基于“北斗+5G”打造精準時空技術與通信技術的融合創新平臺,謀劃創建北斗應用示范區;前瞻布局6G、量子互聯網等未來網絡,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提供基礎科技支撐。
搶灘“戰略風口”,加快布局前沿引領的新技術基礎設施。深刻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迭代發展的特點,加快推進大數據挖掘、深度學習、機器感知、類腦研究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不斷增強動態迭代技術創新能力,爭創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前瞻布局區塊鏈基礎設施,支持骨干企業建設自主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和開源平臺,聚集區塊鏈開發者和用戶資源;創新推進“區塊鏈+”在民生服務、公共安全、社會信用等領域應用,積極爭取國家級區塊鏈行業平臺落戶中原,謀劃建設全國區塊鏈發展先導區。
推進“多元協同”,加快培育智能高效的算力設施集群。加快發展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推動云計算、邊緣計算、超級計算、智能計算等多元計算協同發展,著力打造“中原算谷”。重點對接“東數西算”工程,積極爭取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級樞紐節點在河南布局,支持鄭州、洛陽建設大型綠色數據中心;支持發展高性能、邊緣數據中心,改造升級城區內部數據中心,作為算力“邊緣”端優先滿足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業務需求;提升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效能,培育根植中原、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超算互聯網;提質發展黃河鯤鵬計算產業,打造基于鯤鵬生態的先進計算產業高地。
注重“需求牽引”,積極打造新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典范
持續推動數字新基建與生產生活各領域需求有機融合,通過拓展融合廣度、挖掘融合深度,著力打造一批數字新基建典型應用場景。
推動“新基建”與“新制造”融合,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再造。推動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新基建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效益,加快制造業發展方式轉變和優勢再造。重點打造“5G+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應用場景,選樹一批數字化生產線、智能化車間和工廠,引領帶動“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轉型;加快制造業領域創新基礎設施集群建設,圍繞優勢產業鏈組建一批產業技術研究院和中試基地,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河南布局,高水平建設一批國家級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
推動“新基建”與“新城建”融合,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圍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發展需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智慧化改造。重點加快城市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設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智慧社區建設規模和水平;加強智慧城市數據中臺建設,積極打造集數據呈現、科學決策、中樞指揮等于一體的“城市大腦”;試點建設以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GIS)、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為基礎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為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全要素的“三維數字底板”。
推動“新基建”與“新消費”融合,促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擴容提質發展。充分發揮河南龐大消費市場優勢、海量數據資源優勢以及巨大應用場景優勢,大力發展基于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及平臺的信息消費,不斷培育壯大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建設智慧商圈、智慧餐廳、智慧書店等,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積極發展直播經濟,不斷壯大零售新業態;創新發展數字文化和旅游,積極發展智慧旅游、數字文創、在線展演、沉浸式體驗等消費新業態。
強化“項目為王”,謀劃實施標桿性引領性數字新基建項目
我省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最重要的是實施具體的數字新基建項目,以項目支撐帶動數字經濟突破發展、提質發展。
聚焦核心領域和短板弱項加強系統謀劃。圍繞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等核心領域以及創新基礎設施等短板弱項環節,謀劃建立全省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庫,推進實施一批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數字新基建項目。
圍繞“建”“用”并重加強全生命周期管理。圍繞數字新基建“建”“用”兩階段特點,謀劃打造新基建項目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探索“提前介入服務、量身定制方案、幫辦代辦協辦”服務模式,打造從引進到落地、竣工到達產的全流程、全周期、全要素服務鏈條,提高新基建項目審批效率和全過程服務能力,推動數字新基建項目“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生產即準營”,讓更多項目留得住、能生根。
針對數字新基建項目特點加強要素保障。當前,5G、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新基建發展潛力巨大,但市場應用前景還不明確,產業生態還不盡完善,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相對較弱。對此,要優先支持納入國家和省級規劃或發展戰略的重點項目,以及應用場景明晰、市場需求廣闊的標志性引領性數字新基建項目,確保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和投產達效。(作者系河南省項目推進中心高級經濟師)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