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陳輝
空氣凈化器內置PM2.5粉塵傳感器,測溫槍離不開紅外傳感器,廚房燃氣泄漏報警器安裝的則是氣體傳感器……信息時代,傳感器無處不在。它是萬物互聯的眼睛,是信息輸入的窗口,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乃至智慧城市中的各種技術實現,都離不開傳感器。
11月1日下午,2021世界傳感器大會新品發布暨產銷對接會上,省內智能傳感器骨干企業漢威科技、中電科信息、日立信、新天科技、芯睿科技等進行了新品發布和優勢產品推介,各種各樣的傳感器仿佛一把魔法鑰匙,打開了數字新空間。
今年以來,全國發生多起廚房燃氣泄漏爆炸事件,讓消費者格外關注燃氣使用安全,9月1日施行的《安全生產法》也對餐飲等行業安裝可燃氣體報警器進行了強制性規定。
“可燃氣體探測器是漢威的優勢產品,我們生產有工業及商業用途可燃氣體探測器、家用可燃氣體探測器、便攜式可燃氣體探測器等多種類型。”漢威科技技術人員介紹,以家用型為例,小巧的探測器安裝在廚房,一旦天然氣泄漏濃度達到設定值,就會自動切斷燃氣,并觸發聲光報警。
秋冬之交,空氣污染較易發生。目前,大氣污染網格監管系統使用的空氣自動監測微型站,采用的是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通過在氣象監測站點內安裝PM2.5、PM10、SO2、NO2、CO、O3等多種氣體環境監測傳感器,實現對大氣微環境的綜合、實時監測。凱邁(洛陽)環測有限公司開發的公路交通氣象觀測站可以對公路沿線能見度、路面狀況、大氣溫度、相對濕度、風速、風向、雨量、路面溫度、路基溫度、濕滑系數等氣象要素進行自動觀測。
土壤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如何準確測量土壤含水量一直是相關學科研究的重點,國內外科研人員提出的土壤水分測定方法多達幾十種。中電科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在對接會上推介了一種“黑科技”——宇宙線區域土壤水分自動觀測儀,利用架設在地表上方的探測器測量宇宙射線快中子強度,反演出土壤含水量,能夠實現對周圍百米級區域地表土壤水分的監測,填補了傳統點測量和遙感大范圍監測間的尺度空缺,對衛星遙感地面驗證、防旱減災、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墑情變化、旱情影響評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傳感器的應用更加普遍。測溫槍、空氣凈化器、電子封條等產品的核心器件都是傳感器,產品需求更是爆發式增長。比如“電子封條”含有動靜傳感器,一旦觸碰,內置通信模塊會將告警信息發送給服務器并進行播報,可實現對居家隔離人員的24小時監管和服務,有效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隨著智能家庭網絡的普及,空氣質量、安防感應、煙霧報警、浸水監測等傳感裝置成了家居中的“眼鼻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全新的數字紅利。 (編輯 施尚景)
空氣凈化器內置PM2.5粉塵傳感器,測溫槍離不開紅外傳感器,廚房燃氣泄漏報警器安裝的則是氣體傳感器……信息時代,傳感器無處不在。它是萬物互聯的眼睛,是信息輸入的窗口,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乃至智慧城市中的各種技術實現,都離不開傳感器。
11月1日下午,2021世界傳感器大會新品發布暨產銷對接會上,省內智能傳感器骨干企業漢威科技、中電科信息、日立信、新天科技、芯睿科技等進行了新品發布和優勢產品推介,各種各樣的傳感器仿佛一把魔法鑰匙,打開了數字新空間。
今年以來,全國發生多起廚房燃氣泄漏爆炸事件,讓消費者格外關注燃氣使用安全,9月1日施行的《安全生產法》也對餐飲等行業安裝可燃氣體報警器進行了強制性規定。
“可燃氣體探測器是漢威的優勢產品,我們生產有工業及商業用途可燃氣體探測器、家用可燃氣體探測器、便攜式可燃氣體探測器等多種類型。”漢威科技技術人員介紹,以家用型為例,小巧的探測器安裝在廚房,一旦天然氣泄漏濃度達到設定值,就會自動切斷燃氣,并觸發聲光報警。
秋冬之交,空氣污染較易發生。目前,大氣污染網格監管系統使用的空氣自動監測微型站,采用的是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通過在氣象監測站點內安裝PM2.5、PM10、SO2、NO2、CO、O3等多種氣體環境監測傳感器,實現對大氣微環境的綜合、實時監測。凱邁(洛陽)環測有限公司開發的公路交通氣象觀測站可以對公路沿線能見度、路面狀況、大氣溫度、相對濕度、風速、風向、雨量、路面溫度、路基溫度、濕滑系數等氣象要素進行自動觀測。
土壤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如何準確測量土壤含水量一直是相關學科研究的重點,國內外科研人員提出的土壤水分測定方法多達幾十種。中電科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在對接會上推介了一種“黑科技”——宇宙線區域土壤水分自動觀測儀,利用架設在地表上方的探測器測量宇宙射線快中子強度,反演出土壤含水量,能夠實現對周圍百米級區域地表土壤水分的監測,填補了傳統點測量和遙感大范圍監測間的尺度空缺,對衛星遙感地面驗證、防旱減災、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墑情變化、旱情影響評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傳感器的應用更加普遍。測溫槍、空氣凈化器、電子封條等產品的核心器件都是傳感器,產品需求更是爆發式增長。比如“電子封條”含有動靜傳感器,一旦觸碰,內置通信模塊會將告警信息發送給服務器并進行播報,可實現對居家隔離人員的24小時監管和服務,有效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隨著智能家庭網絡的普及,空氣質量、安防感應、煙霧報警、浸水監測等傳感裝置成了家居中的“眼鼻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全新的數字紅利。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