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智能機器人往往會給人們留下精準、高效等印象,而其中涉及到的一項關鍵技術就是傳感器。
11月2日,世界傳感器大會——先進傳感系統與智能機器人分場活動在鄭州舉辦。10余位院士、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主題演講形式,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學術觀點,探討行業發展趨勢、項目合作等問題。
該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智能車與機器人分會、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重慶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承辦,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協辦。
河南省科協副主席房衛平出席活動并致辭。他指出,本次先進傳感器系統與智能機器人分場活動旨在交流全球傳感器科技、產業和應用的最新成果,促進政、產、學、研、用、金、媒等環節的合作,打造傳感器產業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力強的品牌生態盛會,全面構筑一個碰撞思想、創新體驗、深化合作的開放式空間。他強調,將以更加積極的政策、更加優越的環境、更加便利的服務,為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發展踐行科協的責任。熱忱歡迎與會的專家和行業廣大有識之士,通過本次活動共商共建共享鄭州傳感器產業高質量發展機遇,向著萬物互聯的美好未來破浪前進,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開源芯片是未來的發展潮流之一,將來有很多新的AI方面的一些應用,可以用新的芯片來實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以《擁抱RISC-V開源芯片新潮流》為題,在線上作主題報告。他提出,主要的互聯網服務商平臺都是基于開源軟件的,以Linux為代表的開源軟件影響力很大??山梃b開源軟件成功的例子,在芯片領域也采用開源模式。這不僅是一個商業模式,也是個開放模式和推廣模式,希望把開源成功的經驗從軟件界移到芯片和硬件方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丁寧作《仿生攀爬式橋梁纜索檢測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主題報告。他在報告中對我國橋梁纜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描述,并針對纜索鋼絲損傷檢測問題詳細的介紹了其團隊研究制造的各代檢測機器人。具體說明了纜索損傷檢測的難點,并闡述了其團隊的研究方向,為場下聽眾在纜索檢測機器人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人工判讀難、低質圖像嚴重影響公安偵查,全天候+全天時清晰成像是當前視頻監控的迫切需求。”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波以《監控視頻數據智能處理技術》為題,從研發背景及問題、視頻清晰感知、目標檢測識別、跨時空目標關聯四個部分展開匯報。針對看不清、認不準、關聯難等問題,李波闡述了環境光照、補充信息、關聯方式研究思路,提出了全天候全天時視頻清晰感知、上下文指導的目標準確識別、多元信息融合的跨時空目標關聯三項創新技術。
北京翼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曾波以《翼輝操作系統工業與智慧互聯技術展望》為題,重點展示了該公司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實時操作系統 SylixOS 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情況,從產品和產業鏈角度闡述了公司的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產業布局,從技術角度向大家展示了操作系統生態與萬物互聯技術展望。
“我國的脊髓損傷患者100萬,以每年1萬人的速度在遞增,這部分人大部分都是年輕人,都是由于車禍造成的,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吳新宇以《人機融合外骨骼機器人》為題,講述了我國助殘的嚴峻形勢,以及外骨骼機器人作為解決下肢功能障礙、衰退人群有效途徑。他指出,針對當前外骨骼研究現狀及應用場景,已由起初的軍用,逐漸向助行、助殘轉變,發展趨勢更加趨于自然、高效、安全。
據了解,隨著計算機、微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機器人在海洋開發、宇宙探測、工農業生產、軍事等領域都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應用前景。本次分場活動重點研討先進傳感與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通過論壇的舉辦,促進產業內合作,共同打造先進傳感與智能機器人全產業鏈競爭能力。
監制:趙 強
統籌:王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