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訾利利 文
“如何監管校外培訓機構?
‘雙減’后孩子成績會受影響嗎?”
……
關于“雙減”家長們是不是也有很多疑惑,這不,答疑解惑的就來了!
近日,鄭州市教育局就 “雙減”政策為家長答疑解惑。
越討論越明白,“雙減”改變校園生活
“你知道什么是‘雙減’政策嗎?”
“你對七種違規變異‘地下’培訓行為有了解嗎?”
最近,在鄭州校園,圍繞“雙減”,“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正在火熱開展中。
“雙減”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對政策進行及時準確地宣講 解讀十分重要。
鄭州市教育局堅持“校內校外、雙線聯動”的原則,校內減負提質、校外從嚴規范,實現“雙減”政策雙線聯動、雙效齊發。
為進一步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鄭州市教育局迅速掌握“雙減”政策依據、強化家校共育理念,嚴格規范中小學校在職教師從教行為,引導學生和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教學方面,學生做主導、老師來引導;課堂上普及、課后來研討,鄭州中小學校園“雙減”氛圍愈來愈濃。
課堂上,鄭州各中小學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努力實現“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師生充滿激情,讓學習充滿快樂”的目標。
課后服務中,各開發區、區縣(市)推動“5+2+N”模式,著力提供菜單式服務項目和內容。利用調查問卷、個體訪談、座談交流等形式,讓教師、學生、家長、志愿者都參與評價,做“雙減”政策的“主人公”。
據了解,在“雙減”政策發布后,鄭州市教育局隨即出臺《關于開展“雙減”政策“一告知、一承諾、雙簽字”的通知》,同時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全面宣傳、深入解讀“雙減”政策。
隨著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深入推進,11月初,鄭州市教育局部署各開發區、區縣(市)教育局向中小學、幼兒園發放《致中小學生家長不安排學生參加“七類隱形變異學科類培訓”一封信》,同時,在校內建立在職教師違規參與校外培訓舉報查處機制,進一步規范教師職業行為。
“雙減”政策重塑校外培訓健康生態
落實“雙減”政策,必須校內保障與校外治理兩手抓,才能疏堵結合、標本兼治。鄭州市教育局筑牢校外防線,致力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及反饋途徑,讓“雙減”政策落地生根。
鄭州市教育局依照社區網格化管理,依托電話舉報、市長熱線和上級主管部門線索移交等途徑,拓寬線索來源,堅決打擊“隱形變異”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的機構和個人。
11月17日晚,鄭州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專班接到群眾舉報電話后,派出暗訪小組到金水區健康路附近的一家酒店,對該酒店中存在的一起“地下”違規培訓行為進行整治。
在金水區教育局、街道辦事處、公安部門的協助下,責成培訓機構立即停辦,酒店迅速疏散人員,保障學生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
此次活動全程由記者跟拍并在節目中播出,對違法違規辦學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在疏堵結合、多方聯動的原則下,鄭州市各開發區、區縣(市)逐漸探索出各式創新舉措:鞏義市教育局組建11名退休老干部、老教師參加的志愿服務隊,擔任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義務監督員,參與“雙減”政策執行監督工作;上街區著力實施“讓‘雙減’政策開口說話”活動,開展多維度、大眾化宣講解讀;中原區教育局開展“‘雙減’政策進社區”活動,在社區、商場的公告欄、電子屏全天24小時滾動播放“雙減”政策。
“人人參與、人人支持”,正是鄭州致力打造的“雙減”氛圍。
只有強化家、校、社聯動,打造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讓學生和家長愿減負、敢減負,才能形成推進“雙減”的強大合力,在辦好人民滿意的“美好教育”進程中再下一城。
編輯 苗亞祥 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