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金艾琳
自2011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以下簡稱“救助基金”)制度以來,河南省財政廳充分發揮基金民生兜底保障作用,通過重塑管理體制、轉變運行機制、完善制度體系,不斷增強救助工作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服務水平。
從2016年實行政府購買服務運行機制以來,河南省救助基金累計支出規模10.27億元,救助交通事故受害人22660人次,有效解決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搶救時急需籌集搶救費用的問題。
何為救助基金?救助基金是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規定設立,用于墊付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傷亡喪葬費用、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的社會專項基金。
作為救助基金主管部門,河南省財政廳通過完善救助制度體系、追償制度體系、資金保障制度體系,不斷強化制度保障,促進救助規范高效。
對于交通事故受害人而言,救助基金是“救命錢”。如何讓這筆救命錢又快又好的到達被救助人手中,河南省財政廳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據了解,河南省財政廳利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通過公開招標選定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救助基金業務,專門設立救助基金服務中心,借助其廣布在各市縣的128個服務網點,通過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搭建了覆蓋全省的服務網絡,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其次,在實踐中探索開發由省市縣三級共享,公安、農機、承辦機構等相關部門共用的救助基金管理系統,實現資料傳遞、審核流轉、會計核算、信息查詢、統計分析等事項的在線辦理,讓數據多跑路,讓當事人少跑腿成為常態,從申請受理到資金墊付平均在5個工作日左右完成,比政策規定時間縮短了一半。
除此之外,河南省財政廳將對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特殊困難家庭的一次性困難救助納入救助基金支出范圍,由各地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制定相應救助標準,累計支付困難救助資金6815.70萬元,在避免受害人家庭因交通事故致貧、返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編輯 苗亞祥 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