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真正做到減負提質增效,鄭州市二七區大學路第四小學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加強同學科教研組深度教研,推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11月29日下午,學校聯合二七區四季路第二小學、杏園路第三小學及綠地愛華學校,開展四校語文科目同課異構課例展示及教研活動。
此次跨校課例展示及教研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時段為課堂展示,第二時段開展聚焦課例研討課型教研互動。
大學路第四小學邀請鄭州市二七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楊鴻雁、程瑩兩位老師現場聽課指導。
四校同學科教師近40位老師參與了整個教學研討活動。
展示的第一節優秀課例是綠地愛華小學李丁老師,他用自彈自唱的形式引入課文《項鏈》,吸人耳目,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濃厚,課堂中以男老師特有的氣質和機智,讓同學們在海邊經歷意猶未盡的旅程。
第二節優秀課例是四季路第二小學張麗萍老師,她親切的話語,豐富的肢體語言一下子拉近了與同學們的距離,她以獨特的教學設計和現代化多媒體技能帶領同學識認生字,書寫生字,感受大海的美麗,在課堂中張老師關注評價方式,讓學生明白評價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認真。
第三節課例由大學路第四小學李鴿老師授課,她自然、平實的課堂中,提問有層次,引導學生回歸文本,把讀書貫穿整節課,注重課文的品讀、范讀,生讀,步步提升,讓同學們在讀中感悟,讀中表達。
杏園路第三小學凡欣欣老師展現了在語境中識字,生活中識字,引導學生讀文、識字、書寫環環相扣。
四位青年老師在課堂上都展現了各自的風采,依據基于標準的教學,目標明確,關注學生,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給聽課教師展現了真實的同課異構課堂。
第二時段的教研活動,更是聽課教師翹首期盼的時間,大家都專注地聆聽教研員楊鴻雁和程瑩的專業點評。
她們肯定了此次活動開展的意義,肯定了四位教師個人的高素養。
程瑩對青年教師建議:要多鉆研教師用書,基于課程標準,基于目標的開展教學,重視低年級學生的讀書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學會識字,回到真實的情境中運用,注意研究低年級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探究。
楊鴻雁最后又給大家總結明確:低年級語文教學隨文識字的“同步走、三階段”教學方法。
引發教師關注學期、單元、課時各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引發教師思考:課堂中學習活動的設計,板書設計,PPT的使用等細節問題,兩位教研員明確合理的建議,實實在在的方法引領,為在場老師指點迷津,一下午的上課、教研,緊張充實,內心充盈,收獲滿滿。
此次跨校教研活動,得到四所學校校長的大力支持。
為四所學校青年教師搭建了教學、教研的展示平臺,促進校際間教師業務交流與學習,縮小校際差距,促進均衡發展,架起學校之間相互了解交流的橋梁,推動各校在校本教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跨校聯合教研、結對互助的新模式,傳遞 “團隊共研、凝練成果、經驗分享”的研修氛圍,為下一步提升研修效能、提煉研修成果奠定良好基礎。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