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十四五 出彩
創新奮進勇立潮頭
12月10日,第三屆“高校科技成果走進三門峽”暨第二屆“中科院專家三門峽行”活動在“天鵝之城”舉行。此次活動共計發布25個新科技成果,涉及新材料、精密量儀、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10多個領域,60余家科技型企業參加,促使更多高校優質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合力解決三門峽企業及研究機構技術共性問題和關鍵問題。
三年連續三屆活動,累計邀請36所名校的151位專家教授,發布科技成果77項,現場簽約項目23個。
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崤函大地以加快轉型創新發展為主題,奮力推動跨越發展、換道領跑,開辟新賽道、重塑競爭力,闊步邁向“轉型創新的新三門峽”。
▲三門峽在轉型創新中,廣泛開展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各縣(市、區)主動作為,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圖為三門峽經濟開發區建設的雙創園區一角。
雙輪驅動 人才科技“比翼齊飛”
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10月23日,市委書記劉南昌率團參加第四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為
10月24日,劉南昌率隊走進鄭州大學,進一步深化市校合作、科技創新,就共建關鍵金屬河南實驗室達成共識;
11月3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范付中召開會議,推動關鍵金屬河南實驗室組建;
11月23日,關鍵金屬河南實驗室建設啟動……
緊鑼密鼓出實招,步步為營步步贏。我市以研發投入強度和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兩個倍增計劃”為牽引,以“1+8”人才政策為支撐,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
今年,我市產業集聚區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全覆蓋工程持續推進,市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575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7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146家。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我市全面推行“人才+項目”模式,留美博士后黨亞龍、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柴松波先后“回歸”,三門峽籍中科院院士何滿潮受聘為我市首位“產業發展特邀顧問”;截至目前,全市實施引進人才項目108個,儲備人才項目87個,帶動環保石頭造紙、高分子絮凝劑、鋁合金汽車薄板等一批高水平人才項目落地見效。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我市深入推進院地院企合作和“人才回歸”工程,廣泛開展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對接活動。目前,與三門峽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科研院所、院校120個,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03個、引進高層次人才989名,建成中科院黃河金三角技術轉移中心、陜西高校聯盟河南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
東風浩蕩滿目新,崤函大地科技創新浪潮奔涌澎湃。
三門峽礦聯產業技術研究院謀劃組建,杜仲產業技術研究院高效提取杜仲膠實現重大突破,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三門峽研究中心落地,三門峽賽諾維制藥企業技術中心和河南省黃金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有力……
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3.4%,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5.6%。
▲三門峽賽諾維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有中生新”
9月15日10時58分,寶武鋁業熱軋精整125MN預拉伸機的第一塊拉伸板正式下線,這標志著寶武鋁業具備了研發、生產航天鋁合金板材的能力,有力推動了全省鋁工業邁向中高端,填補了國家部分高端鋁材空白。
▲寶武鋁業熱軋精整125MN預拉伸機的第一塊拉伸板正式下線。
12月15日,在靈寶市寶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潔凈生產車間里,一張張薄如蟬翼的“金紙”從160臺機器中徐徐“吐”出——這是4.5微米、6微米、8微米等不同厚度銅箔。而這些銅箔,將被大量用于華為、蘋果手機和比亞迪等電動汽車之中。
鋁、銅產業“有中生新”不斷邁向高端化,正是三門峽傳統產業高位嫁接、轉型升級的鮮活注腳。
今年,我市持續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之路,堅持做大增量、優化存量、主動減量、提高質量,強力開展產業轉型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三大改造”,實施項目244個,1至10月份完成投資139.3億元;謀劃產業轉移類項目39個,總投資520.1億元;創建各級智能工廠8家、智能車間16個、綠色工廠16家,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突飛猛進。
黃金、鋁、煤三大支柱產業實現脫胎換骨式改造,形成了“黃金礦山采選—冶煉—精煉—黃金珠寶”“鋁土礦—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原煤采掘—煤炭產品—基本化工原料—精細化工產品”三大全產業鏈,持續向產業鏈終端、價值鏈高端延伸。
向“新”而生,傳統產業
▲靈寶市寶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潔凈的生產車間
創新發展 新興產業“無中生有”
7月10日,在中科芯時代集成電路與新材料應用產業示范園,年產10萬只高可靠功率器件項目正式投產,為我國半導體自主創新提供穩定保障,為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尖端民用產品鑄造“三門峽芯”。
▲經過一年緊張建設,三門峽中科微測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三門峽芯”目前已經正式投產。 圖為工作人員在生產線上忙碌著。 三門峽日報記者 張朝峰 攝
11月26日,三門峽5G聯合創新中心揭牌成立。
以創新,解開發展密碼。
三門峽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起點、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關鍵一招”,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謀劃創新高地建設和未來產業布局,全力推動彎道超車、換道領跑和直道沖刺。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加快編制我市“十四五”數字經濟和信息化發展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專項規劃,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工程,謀劃實施了5G項目83個,總投資44.6億元,已開工項目52個,完成投資11.8億元。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我市堅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轉化,讓創新在市場沃土中開花結果。
建立全市新興(特色)產業鏈工作推進機制,聚焦高端裝備制造、5G、生物醫藥等六大新興(特色)產業,設立基金11只,總規模424億元,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做全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如今,三門峽消毒機器人助力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三門峽鐵路綜合樞紐物流園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星能科技、易事特、銳意泰克等高端制造業集聚成勢,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速增效……
前三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5.5%,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2.5%。
▲三門峽布科思消毒機器人在今年特博會上亮相,將助力北京冬奧會疫情防控 。
數字賦能 社會治理“‘智’治有方”
10月22日,三門峽市數字化營商環境可視化監測平臺正式上線,使我市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了營商環境的動態監測。
進入新發展階段,三門峽主動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特征、新趨勢,線上、線下同時發力,不斷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水平,確保“建得好”又“用得好”,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和
我市緊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創新建設四級體系、夯實金融服務支撐,開發了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對接企業1852家,成功融資289.7億元,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產業生態持續向好、創新創業氛圍更濃,“豫西之門”正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用奮斗致敬過往,用創新擁抱未來。
“十四五”揚帆起航,崤函兒女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砥礪奮進的姿態,錨定“兩個確保”、矢志轉型爭先,努力打造轉型創新的新三門峽,爭當中原更加出彩樣板區。
來源:三門峽日報 (記者 馬占方 陳林道/文 記者 杜杰/圖)
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