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吳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那么,著力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的河南,該如何發展呢?
11月2日,由省社科院和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中原智庫論壇在鄭州召開,會議主題為“十九大精神的理論闡釋與河南踐行”。來自全省各科研單位和高校的130余位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就“河南該如何發展現代供應鏈”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論壇
名稱:
第七屆中原智庫論壇
參與人員:
全省各科研單位和高校的130余位專家
主題:
十九大精神的理論闡釋與河南踐行
【意義】
降低物流成本
必須立足供應鏈
什么是供應鏈?供應鏈和傳統物流有什么關系?
“河南物流界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傳統物流就是把貨物從A運到B,而供應鏈可以做買賣,還可以做儲運,如果把物流比做車上一個座位的話,那么供應鏈就好比是一輛完整的車。”河南省物流專家、鄭州輕工業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仝新順說。
發展現代供應鏈有三個現實意義:一、降低物流成本不能再依靠過去單一企業實現,必須立足供應鏈,加快調整結構、優化流程、整合資源,確保供應鏈整體成本競爭優勢的持續;二、要對生產方式創新,要通過有效的供給,創造和擴大新的需求;三、構建供應鏈宏觀體系就是為了構建全球化體系,提升在全球的話語權,參與全球治理。
【突破】
企業內部供應鏈
需要擴充和提升
仝新順覺得,我國發展現代供應鏈可從這些方面突破。
農業領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物流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體系發展不完善,很難滿足農產品對物流的需求。農業供應鏈要以農產品為研究對象,對供應鏈上各企業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進行控制和協調各方利益,最終完成農產品的生產、批發、運輸和銷售等一系列過程。
制造業領域 研究發現,供應鏈創新變革與推廣應用的第一重點在制造業,因為在社會物流總值中,工業品超過90%。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內部的供應鏈流程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這就需要對原來的供應鏈進行擴充和提升。
現代供應鏈在流通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流通行業內部、流通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還未實現有效對接,流通行業的服務質量也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供給側改革的視角下進行流通供應鏈的優化,應從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補短板等方面進行。
從金融方面發展現代供應鏈 金融業與供應鏈的對接融合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國際趨勢。日本財團與供應鏈核心企業一直是互為支撐共同發展的。我國金融業進入物流與供應鏈時間較短,但物流金融、供應鏈金融,包括在線供應鏈金融發展較快,年增長率超過30%,但目前存在市場操作不規范、行政監管跟不上等問題,也缺少標準與信息追溯系統。
【建議】
企業供應鏈管理
由推式轉變為拉式
日前,鄭州被列入全國供應鏈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城市。那么,河南該如何發展現代供應鏈呢?
第一,得轉變觀念。仝新順說,供應鏈雖然發展很快,但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還是一個新東西。不少人習慣于小農經濟思維模式,肥水不流外人田,倉儲和運輸可以外包,但采購和廠內物流不放手,導致全產業鏈流程優化只滿足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第二,要加速河南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的建設。河南省供應鏈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盧秋義認為,鄭州能夠入選全國首批試點城市,是因為河南地理位置優越,有完善的“米”字形高鐵交通運輸體系,具有發展供應鏈的絕對優勢。所以建議河南加強供應鏈體系建設,要立足于輻射、影響和帶動周邊省份及全國供應鏈的發展,促進河南打造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心的戰略規劃早日實現。
第三,加速河南企業探索實踐供應鏈管理。目前,河南不少企業把物流與供應鏈混為一談,大多企業采取的仍是推式供應鏈管理,而不是現代的拉式供應鏈管理。好在省工信委正在努力培育一批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企業。
第四,還要多渠道加快高層次供應鏈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國很多高校設有物流工程和管理類專業,但作為獨立的供應鏈專業還是空白。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設置供應鏈相關專業和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