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通訊員 張佳
自秋季開學以來,鄭州市二七區盛安路小學改造升級了學校的一角及長廊——安閱軒,全力打造出開放式閱讀場所,切實將“雙減”政策落實落細。
據了解,安閱軒共設置了三個閱讀區域:繪本閱讀區、自然科學閱讀區、文學藝術閱讀區,收錄了各種書籍400余本,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們利用課間、午休、閱讀課時間閱覽書籍,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向安閱軒借閱書籍,通過閱讀交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孩子時時可讀書,處處有書讀。
在繪本閱讀區,學生通過閱讀繪本,可以增長知識,同時也能夠開發智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因此,學校在閱讀長廊——安閱軒設計中,繪本區成為必不可少的空間。
除了書架與繪本之外,讓孩子能夠輕松自在地閱讀,不受空間限制。
如果僅僅將走廊設計為過道,那么對于空間有限的學校來說無疑是非常浪費的,將繪本區設計到走廊,一方面合理利用了空間,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孩子隨時隨地都能夠坐下來閱讀。
在自然科學閱讀區,學生在閱讀長廊設置自然科學閱讀區的初衷,是通過閱讀幫助學生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以及自然現象發生過程的實質,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辟各種可能的途徑。
借助語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設置文學藝術區,它包括語言藝術(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文學)、表演藝術(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繪畫、書法,雕塑)和綜合藝術(戲劇、戲曲、曲藝、電影)等。
通過閱讀,孩子們在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時,對生活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情趣,讓孩子們感受生活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美,創造生活中的美,從而進行美育熏陶。
一條走廊,訴說著學校的文化,承載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閱讀長廊承載交通功能的同時,也成為了學生們學習和游玩的空間,復合功能的設計活躍了教學區室外空間的氛圍。集休閑、交流、娛樂、閱讀為一體的多功能復合走廊空間為學生課外活動、交流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