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丨2600年地球“擠”不下,生物向外星遷徙
為何將人類轉移外星的時間設在2600年?“那時,地球就要‘擠’不下了。”霍金說,2022年,我將慶祝自己80歲的生日。而以此為節點,全球人口總量將較80年前出現4倍膨脹。以全球人口遞增速度推算,霍金認為人類在地球上“堅守”不到下一個千年。并預測在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摩肩接踵”,電力消耗也會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
這是最新版的“地球毀滅”預言嗎?霍金相信在“世界末日”前人類可以完成新星球“移民”。
“距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距地球有4光年,這里很可能有更適合人類遷徙的星球。”霍金介紹,這是全球天文界的重大發現,已發現的這顆星球與地球有諸多近似,如它的體積大小、近似環繞的太陽,以及大氣層狀態、水的存在可能性等。
人類怎么去,宇宙飛船要飛多久?以當前人類研發的火箭為運載工具,這需8萬年才能跑完。霍金稱,相比前者,2015年設立的“突破攝星”將是人類初步邁向外太空的真正機會。這項正在驗證的“使命”涉及三個概念:迷你太空飛行器、光動力推進和鎖相激光器。
簡單地說,幾厘米大的“星芯片”是功能強大的太空探測器,它將附著于由超導材料制成的“光帆”上。試想一下,一千個由“星芯片”和“光帆”組成的納米飛行器被送入軌道,而在地面上,激光器陣列將共同形成一道超強光束,穿過大氣以數十吉瓦(1吉瓦=十億瓦)的功率射向太空中的“光帆”,由此,驅動迷你太空飛行器產生五分之一光速(約合1億英里/時)的速度。
“預計‘光帆飛船’可一小時內到達火星,幾天內掠過冥王星、沖出太陽系。最終,在二十年后飛抵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完成對該星系的踩點傳回地球,做移民的可行性研究。”霍金說,人類已延續了200萬年,希望在新的星球能延續下一個百萬年。
現實丨進入量子計算的時代,還差最后一公里
“光帆飛船”正驅動地球生物“移民”外星由幻想成為理想。但在現實成真之前,科學家要研究的絕不僅是飛船,而是幫助人類生命或進一步發展的一系列科技研創。
“如果量子計算應用到‘光帆飛船’,那么,這將帶給人類難以想象的福利。”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計算專家姚期智的預測。
為何量子計算可與未來飛船可搭配?姚期智介紹,傳統計算就像是一個人前行遇到岔路口,只能擇其一,錯就錯了。但量子計算即相當于分身無限的孫悟空,有多少路口就變出多少個孫悟空,每條路都走一遍就OK了。這就像算盤與計算機之間的迭代,用量子計算機3個小時運算量等于超級計算機運算60萬年。
“不過,人類全面進入量子計算的時代,還差最后一公里。”姚期智稱,這有待全球科學家共同努力,包括與人工智能、AR技術的深度兼容。那時,對于設計未來飛船,乃至未來飛船搭載的技術設備都是量子級的技術。
造未來飛船尚需時間,飛抵外星球至少20年,也得地球生物夠壽命。
“‘返老還童’不是不可能!”斯坦福大學神經學教授TonyWyss·Coray在會上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主要針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輸入健康、年輕的血漿,能夠為治療或延緩人類衰老提供重要解決方案。2014年,他在年老小鼠和年輕小鼠之間建立了血液循環系統,發現重復輸入年輕血漿能夠使得老年小鼠的大腦變得年輕。
癌癥和干細胞研究科學家、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教授張康稱,他的團隊目前正在對癌癥早期篩查以及導致人類衰老的DNA甲基化控制,進行全面突破。“通過修飾DNA甲基化,目前在實驗室里已經能做到老鼠細胞年齡逆轉。也許,未來對80歲的人可將‘生物鐘’擰回零歲,這樣就可以讓人類活到150歲了。”
此外,黑科技發明家PablosHolman現場分享了他的新奇研究。比如,降低瘧疾感染率的滅蚊激光炮。用以解決每年非洲百萬人死于瘧疾傳播,其中一半是兒童,這正是他為解決瘧疾問題所嘗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