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自2001年設立國家課改實驗區進入新課程改革以來,對如何上好綜合實踐課已經探索了16年。在實施過程中,這門新生課程還是經常遭遇一些困難。如何讓綜合實踐課叫好又叫座?
以生活為課堂的趣味課程
10月26日,2017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第11屆學術年會在鄭州開幕,鄭州市隴海中路小學綜合實踐“創客心工坊”社團應邀展示。身著玫瑰花瓣舞裙的芭比娃娃、擺成鮮花造型的水果拼盤,這些誕生于孩子之手的各式餐食色香味俱全,引來參觀者駐足。
11月3日,孩子們設計的創意標志在鄭州市解放路小學西教學樓展示,這是該校“生活中的標志”主題課程教學成果。“綜合實踐課上什么內容、上多久,全是孩子來決定的。”該校綜合實踐課老師姜杰告訴記者。
“創客心工坊”和“生活中的標志”是我省各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典型。
艱辛探索中成績伴隨困境
我省從2001年進入新課程改革以來,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和探索已走過16年。相關部門出臺了包括《河南省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等政策,為實施改革保駕護航。
“我們在全省選擇了課程開發實施有一定基礎、特色的144所學校為樣本,示范引領推動全省課程建設提升。”河南省基礎教研室綜合實踐室主任岳宇巔介紹。
我省在綜合實踐課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各校在實施中出現參差不齊的局面。岳宇巔坦言,我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得“艱辛”。多位中小學校長表示,能夠從事綜合實踐課程研究的專業師資隊伍尚未建立,課程實施中的資金問題,家長普遍擔心的安全問題等,成為綜合實踐課程“叫好不叫座”的直接因素。
多措并舉補上實踐育人短板
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那么,如何講好“實踐育人”這一課?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王萍認為,學校和老師要充分認識實踐對于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作用,從生活出發,設計一些“接地氣”的課程,調動學生和家長的熱情。
為提高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我省開發了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系列資源包、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書及教師教學指導用書,疏通了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課程資源渠道。新頒布的《河南省試點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水平評價標準(試行)》,把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作為職稱評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