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8點,清晨的寒意還未散去,大多數人還未開始工作的時候,鄭州二七區建中街街道永安社區保全街28號院已經完成了573人的核酸采集。
“我們每天早上5點半就開始做準備,6點出發上門為群眾做核酸采集,一人一管。小區內302戶,573人,我們不到兩個小時就能完成全員采集,這樣高效的工作離不開居民們的積極配合。”永安社區書記喬賀說。
保全街28號院建于上世紀90年代,共7棟樓302戶。受本輪疫情影響,幾百位居民被封控在家。關注和滿足大家的生活需求,有針性地做好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成為社區工作的重點。
要想做好302戶居民的“后勤”工作,對喬賀來說不是件容易事。壓力更是動力,他第一時間抽出7名工作人員成立7個樓棟微信群,工作人員擔任“群主”,每個樓棟都有了專屬管家,不僅管理方便,也能更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居民的需求。
考慮到居民戶數多,為避免物資混淆,社區工作人員在門口豎起一個大大的貨架,取名“居家隔離志愿服務臺”,每一層分別標上樓棟號,放置相應樓棟居民的物資。志愿者運送物資時也能一目了然,大大提高配送效率。
1月10日是臘八節,為了緩解居民因長期封閉在家而產生的煩悶情緒,社區工作人員除了為獨居老人準備愛心臘八粥以外,還為居民們寫起了暖心“小紙條”。
“愛的承諾,匯聚成火,齊心協力,我們共克艱難。加油!”天上醉美的是太陽,人間最暖的是牽掛。我想各位友友問聲好,祝你天天快樂笑哈哈!”
一句句溫馨暖心的話語,讓不少居民瞬間“破防”,紛紛在微信群里點贊。暖心“小紙條”不僅為大家掃去多日來的陰霾,也為大家最注入一劑“強心針”。
喬賀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從1月3日開始,永安社區工作人員已經在這里駐守了9個日夜,上午下單配送物資、協助全員核酸檢測,下午巡邏、關注群眾需求,晚上清理、轉運垃圾······盡管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陪伴家人,社區工作者們依然選擇堅守崗位,誓要做好疫情防控的急先鋒、領頭雁,當好小區里廣群眾的守護者。
(編輯 熊子文 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