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討論疫情下的“菜籃子”保供時,更焦慮于如何在疫情防控前提下顧及最后100米配送安全。只靠一個樓長,跑上跑下給整棟封控樓業主送菜,并不省力,更談不上智慧市場應該有的“智慧”。
當我們在討論原產地、大型農批配送中心、標準化農貿市場、社區微菜場構筑的“四位一體”保供體系時,我們更在意于如何補齊社區菜場的缺口。畢竟,鄭州建成240家標準化農貿市場已有雛形,大型農批中心也有萬邦扛鼎,唯獨距離市民最近的微菜場,不成體系。
疫情處于緊要關頭的當下,河南暢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河南省吉立達機器人有限公司,用高科技手段,連帶著解決了上述兩個難題——它在各個小區地下室布局“街鄰鮮生”社區店,啟用智能機器人零距離送菜入戶,真正解決最后100米配送難題,刻出了智慧市場的樣版。這樣的社區店,它要2年內開夠1000家。
“上線第一天就爆單了,一天接了不是幾百單,而是上千單!6個店員連軸轉分揀、包裝,根本忙不過來!”鄧雅麗回憶,其中一個女店員累到腿疼得哭出來。
鄧雅麗說的是2021年8月份在“街鄰鮮生”望江居店上線的機器人配送業務。這是由國企河南暢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河南省吉立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新推的社區便利店品牌“街鄰鮮生”,每家店內都配有智能機器人送菜入戶服務,目的是用高科技助力鄭州市場保供穩價工作。
原來,時值疫情期,部分小區被劃入封控區,居民無法下樓,“街鄰鮮生”社區店緊急啟動智能機器人送菜入戶服務,業主只用線上下單,機器人接了單后,自主進電梯,配送到家。
機器人投用到亞星望江居的第一天,一下子新增了1700戶居民,只用一周時間,吸納了小區近3000個業主成為會員。
i“根本不用推廣,每天上千人自動入群,訂單排著隊等著。微信群一周建了5個。”鄧雅麗說。
1月14日,河南商報記者見到了矮矮胖胖的機器人。記者隨機跟蹤了一臺機器人,只見它接到訂單后,一路避開門柱、墻體,駛向電梯口,向電梯發送乘梯指令后自動進入,抵達8層后,給業主發送了提貨短信,約一分鐘,穿橙色睡衣的女士打開房門,輸入驗證碼,提走了機器人肚子里的蔬菜。整個過程只用時7分鐘。
推行5個多月來,機器人成了小區里的明星。有業主說,“我納悶它咋按電梯的,就聽見它發出語音指令‘電梯先生請幫我按29樓’,也沒見電梯亮,俺娃娃就等著看上不上電梯,結果電梯門一開,機器人自己就進去了。”還有業主好奇機器人如何配送,專門買了并不急需的零食來體驗。
智能機器人最大便利是代替人工,真正實現零距離送菜到家,解決生鮮配送最后100米難題。它既能幫助疫情期無法下樓的住戶,也能幫助行動不便的孕婦、老人。
疫情期,“菜籃子”保供穩價成了關系1260萬鄭州人生計的民生工程。
人工送菜既增加人力成本又難以完全規避接觸風險。如何取得疫情防控和“菜籃子”安全供應的微妙平衡,考驗著物業方、農貿市場方的能力和技術。
而從更大緯度來說,鄭州市正在推行智慧市場布局。鄭州市相關部門明確提出,積極探索智慧市場建管新模式,打造鄭州“數字市場”,推動鄭州城市治理體系的優化和治理能力的完善。
現實情況是,歷經4年的厚積薄發,鄭州市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已經風生水起,?出了在全國叫得響的智慧市場建設鄭州特色、鄭州方案,一度吸引北京、山東、浙江等地城市來觀摩取經。
i尤其是,在多家農貿市場推行的智慧大數據中心,實現了對市場客流、資金流、物流的大數據采集和處理;又比如,正如火如荼開展的農產品可溯源體系,給蔬菜上了一道電子身份證,顧客一掃碼,能夠查到蔬菜的前世今生……
然而,智慧農貿市場在農產品可溯源、遠程智能監控、電子化結算、信用管理之外,還包括配送環節的智慧化。此前,在智慧化配送環節,鄭州市尚是空白。
往前追溯到2020年疫情剛爆發的初期,生鮮零距離配送迎來大爆發。但這樣的配送并不是真正的“零距離”,即業主在小區微信群里接龍下單,農貿市場商戶拿到訂單后,自己分揀包裝送到物業手中,再由物業挨戶敲門遞到業主手中。
這種模式累壞了社區和物業人員。一棟樓只有一個樓長,他要負責整棟樓的配送,爬上爬下忙得根本顧不過來,更談不上體驗感。這種配送方式,不省時,勞動量大,最后100米實際上依然離不開人,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
突破口在2021年到來。鄭州市市場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河南暢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河南省吉立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推出了機器人智能配送入戶模式,創造性解決了配送最后100米難題,真正實現了農貿市場在智慧配送環節零的突破,進一步夯實了鄭州智慧市場引領全國的標桿地位。
智能機器人研發團隊來自河南省吉立達機器人有限公司。吉立達公司是目前國內最早一批研發服務型機器人的企業。
除了機器人配送,還在“街鄰鮮生”店內配有機器人消殺,更是滿滿的智慧范兒。
往大了說,就像網購之于傳統百貨,外賣之于傳統餐飲,機器人配送模式則給傳統零售行業帶來了顛覆。傳統零售行業采用“用戶向商品移動”模式,暢尚農業科技公司則開啟了“商品向用戶移動”新零售模式,變被動銷售為主動配送。
在傳統便利店通過提高固定工資、人工成本等手段壓縮配送距離時,暢尚農業科技公司則以超低成本的全程無人銷售,突破了商品與用戶之間的最后距離,實現了“在用戶身邊、送到用戶面前”。
不僅僅是對配送環節最后100米的顛覆性革新,暢尚農業科技公司也在All In 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以構筑農產品“四位一體”市場保供體系。
“四位一體”指的是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農產品配送中心、標準化農貿市場、社區微菜場。這其中,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微菜場的建設,這是新提法。早在2021年,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提出,十四五期間分批建成1000家社區微菜場,打通供應網絡體系最后100米。
為了全力加碼智慧市場和“四位一體”農產品布局,河南省暢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街鄰鮮生”全新升級品牌,重點布局農貿市場和社區便民店。并且社區店在果蔬蛋肉基礎上,引入了食品百貨乃至應急藥品(非處方)等品類。目前,新品牌目前已正式運營。
上述位于亞星望江居的街鄰鮮生望江居店,就是這樣的一個便民服務中心。這是由4個地下停車位組成的精致便利店,面積55平米,配備了3個智能配送機器人,里頭的SKU品類達到了2000個,可謂琳瑯滿目。
像街鄰鮮生望江居店這樣的便民服務中心,目前已開業了6個。按照規劃,2022年計劃開業500家,兩年內開業1000家。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社區便利店通通布局在小區地下室,利用地下停車場的空間改建而成。
一來,地下室建便利店,更接近業主,能夠實現24小時營業,真正打通最后100米;二來,它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節省了運營成本,依靠地下室租賃節省出的成本以降低產品價格形式回饋給消費者。這種“小而美”“便而捷”的輕資產靈活運營模式,也更利于社區店大規模復制和擴張。
借助全新品牌“街鄰鮮生”,河南省暢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接生產基地、大型農產品配送中心,發力建設標準化農貿市場和社區微菜場,利用高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市場樣板,打通通往“菜籃子”、“飯桌子”的最后一百米,最終補足完善“四位一體”農產品保供全鏈路,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下的鄭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