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企業家調查報告:
當前宏觀經濟不冷又不熱歷史罕見
經濟參考報
當前,世界經濟處于溫和復蘇之中,但受地緣政治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影響,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國內經濟則處于進入新時代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為了解在此背景下企業的現實狀況及企業家對未來發展及對宏觀經濟政策的看法,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了“2017·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企業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環境處于歷史上并不多見的既不冷又不熱的正常狀態。企業產銷逐漸回暖,庫存水平趨于正常,企業盈利改善,企業景氣明顯回升。
從對未來的預期看,企業家認為未來市場需求穩中有升,價格保持上漲態勢,用工需求溫和上升,尤其是對大學生的用工需求上升明顯,投資信心有所增強,企業經營前景整體比較樂觀。
在企業景氣回升的同時,產業、區域、規模等結構分化十分顯著,新舊發展動力正在轉化,質量效率有所提高。IT、醫藥等為代表的新產業景氣持續大幅上升,正逐步替代資源密集型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企業創新動力有所增強,創新投入持續增加,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持續增加。
調查發現,企業家認為當前經濟“偏冷”或“過冷”的比重,以及經濟形勢“很差”或“較差”的比重均明顯下降,而認為當前經濟“正常”的比重,以及經濟形勢“很好”或“較好”的比重均上升較多。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認為宏觀經濟“正常”的企業家首次超過一半,為自200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點。調查表明,相對于我國經濟經常表現出的冷熱交替、波動劇烈的特征,多數企業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環境處于歷史上并不多見的既不冷又不熱的正常狀態。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企業的創新動力也有所增強。關于“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企業未來一年應著重采取的措施”,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企業家在選擇“加強管理降低成本”的同時,62.1% 的企業家選擇“增加創新投入”,連續兩年超過60%。
基于企業景氣狀態的改善,企業家預期2018年我國經濟增速將保持穩健態勢。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家預計2018年我國GDP增速的中位數為6.5%,
與此同時,企業家認為,當前企業發展仍然面臨較大挑戰。一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現象依然十分嚴重,設備利用率仍處于低位,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仍然較大;二是企業成本問題依然十分突出,長期以來形成的人工成本上升和社保稅費負擔過重的壓力尚未緩解,此外原材料成本、環保支出增加也較多;三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四是房價上漲預期依然較強,二三線城市尤其明顯,潛在金融風險不斷累積,造成經濟波動的可能性在加大;五是各地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推進過程中普遍存在民間資本參與熱情低、潛在風險積聚等問題。
企業家認為,近年來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企業經營的市場環境不斷優化,要珍惜當前宏觀、微觀經濟環境改善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堅決防范潛在的經濟風險,更加注重簡政放權相關措施的實際成效,通過進一步減稅等舉措實實在在降低企業成本,積極穩妥有效地推進產業政策,更深程度地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力倫)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