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近日,一封特殊的感謝信來到了鄭州市管城區教育局。
這份蓋著“鄭州市管城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的紅章、標題寫著“感謝函”的特別信件里,關延杭的名字尤為顯眼。
“向貴單位和關延杭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謝意!”
關延杭是誰?管城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為什么要特意致函感謝?
帶著疑問,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走近了這位“被感謝的人”。
接到任務時,凌晨一點盯著手機
感謝函的緣由,要從一個多月前說起。
彼時,作為一名預備黨員,一位社會責任心強的青年,關延杭加入了“管城區預備黨員突擊隊”。
“最開始的時候,我是被安排下沉到基層,在辦事處、社區里協助做核酸檢測的相關工作。”關延杭回憶,“1月9號那天,我在群里得到通知,知道第二天要去大數據管理局協助工作。”
關延杭說,加入突擊隊時,他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不論是到什么崗位、做什么工作,都會盡快熟悉業務,為這場疫情防控戰役貢獻自己的力量。
“9號晚上我一直沒敢睡,手機提示音也開到了最大,生怕錯過群里的工作安排。”關延杭說,“大概是凌晨一點,群里通知我第二天早上6點到指定位置乘車,然后聽從安排到崗工作。”
得到確切消息后,關延杭這才放下心來,定好鬧鐘,為第二天的全新工作養精蓄銳。
連續半個多月,從凌晨六點到凌晨一兩點
從1月10日凌晨六點踏上車開始,關延杭的生活變成了兩點一線。
每天早晨6點之前到達辦公室,開始對核酸檢測“前線”傳來的數據進行分析鑒別,找出錯漏的地方立即反饋,跟蹤確保數據無誤。
一直持續到夜闌人靜,時針走過一點或者兩點的刻度,這一天的工作方才宣告結束。
1月26號凌晨兩點,為期半個多月的工作正式結束。
關延杭從10號開始,每天頂著凌晨的漆黑出發,頂著凌晨的漆黑返回。
感謝函里說,該同志每天早上6點多就開始做數據模型,整點做一次數據分析,中間沒有休息時間,工作到凌晨1點才能休息。
“我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只是我一個人這樣。”關延杭說,“我們在‘后方’處理數據,‘前線’核酸檢測現場的同事們也是披星戴月,在寒風里堅守崗位。”
在他看來,自己學習和掌握數據模型搭建、數據分析,能夠為疫情防控工作盡一份力,是一份榮幸,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
“感覺就是在打一場仗,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戰壕里堅守崗位,每一個人都很不容易。”曾是教師的關延杭說,“為了更快地讓學生回歸校園,讓教師回歸課堂,讓每個人的生活恢復正常,大家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