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為幫助兒童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近日,鄭州市中原區第三實驗幼兒園攜手鄭上路第二小學開展“幼小銜接謀新篇 凝心聚力啟新航”為主題的共建研討活動,建立長效機制,幫助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
參觀環境 感受文化
鄭上路第二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宋建峰一行漫步在充滿童年氣息的幼兒園內,黨支部書記、園長劉華帶領大家邊走邊介紹,介紹了幼兒園基本概況、整體布局、室內外環境、文化理念、活動室及各功能室等。
大家認真聆聽,拍照記錄、互相交流,充分感受到了幼兒園基于兒童本位的環境創設,凸顯一區一角皆教育,一墻一景有故事的具有園本特色的環境創設理念。
從優美整潔的幼兒園環境,獨具匠心的幼兒園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級環境到老師們活力十足的精神面貌、孩子們神采飛揚、快樂陽光的笑臉,讓大家感受到了幼兒園與小學在校園環境、學習方式、活動組織等方面的不同之處,為共建研討活動拉開了帷幕。
聚焦課例 共同研討
實地參觀園所環境后,大家齊聚藝術廳,觀摩了中原區第三實驗幼兒園副園長原怡、主任焦姍娜的兩節教學活動。
兩位老師親切自然的教態、新穎巧妙地活動設計、機智適時的引導,讓每一位孩子都沉浸在活動中。
副園長原怡執教的小班語言活動:故事《快樂的一家》孩子們深深地被講述吸引,通過情節的模仿和游戲的互動使孩子們了解了雞媽媽家發生的快樂故事,潛移默化發展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焦姍娜執教的中班數學活動《小貓釣魚》通過游戲促進幼兒主動練習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樣多的數量變成一樣多,學習7以內數量多少的比較,使幼兒在游戲中即自然地形成數概念,同時滿足游戲愿望,使數學活動更具有情趣性。
互動交流 暢所欲言
大家針對兩節教學活動,結合幼小銜接中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等備受關注的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和研討,共同尋找幼小銜接的著力點、聚焦點,努力實現兩個學段在幼小銜接方面的“雙向奔赴”。
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開啟了一段思維的碰撞與智慧的分享,并表達了彼此合作發展的美好愿望和信心。
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幼小銜接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層次要分明,并且要多方聯動,搭建共建、共研、共享、合作共贏的交流學習平臺。
明確目標 凝聚共識
宋建峰說:“做為老師,我們要認真落實三個銜接、一個教育、三個措施,加強幼兒園和小學的深入銜接,構建幼小雙向互動體系,形成教育合力,科學化、系統化地推進幼小銜接工作,了。”
他還針對“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四個方面對幼小銜接工作的實施,提出了指導性建議。
劉華從幼兒園文化、環境、課程、團隊等方面詳細講解了三實幼人背后的故事,并針對大家關注的幼兒園課程、幼兒的學習方式、兒童視角等進行解讀,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凝聚共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全面準備、把握重點、尊重規律,架起縱深式的學習和交流,立足實際,共同攜手,共建互研,實現教育合力,拓寬銜接的方式方法,形成良好教育生態,推動幼兒園和小學有效銜接,使孩子們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劉華說。
本次共建共研活動凝聚了兩個園校的幼小銜接教育智慧。
中原區第三實驗幼兒園與鄭上路第二小學在以后的工作中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通過聯合教研與實踐,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課程及教育教學策略,減緩幼小銜接坡度,幫助幼兒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
相信通過園、校的共同努力,在中原品質教育的引領下,在家園校協同育人的生動實踐中,在與“雙減”的科學接軌中,研發幼小銜接課程,探索出有效的幼小科學銜接實踐路徑,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