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場合調整鞋跟的高度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攝 |
河南商報記者 李興佳
商業創新有多種方式。
有服裝商培養網紅用直播吸引粉絲下單,做的是粉絲經濟;有鞋商研發換跟鞋,同一雙鞋在不同場合可自由調換不同高度,做的是產品創新;有商戶不做菜商,反而為菜商對接下游酒店客戶,屬于商業模式的創新。
本期創新故事的主角,一位來自生鮮蔬果行業,一位來自鞋業,都是傳統行業碰撞出了新火花。來聽聽他們的創新心得。
靠幫別人賣菜 這個85后姑娘成了老板
果蔬批發市場飽和,就另辟蹊徑幫助商戶們賣菜;行業擴張太猛,就慢下來做精致服務和體驗。河南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城商戶耿英,是個85后姑娘,卻走了一條特色的創業路,有點不一樣,有點慢,但穩扎穩打。
【案例】
左手拉著供貨商
右手牽著采購客戶
水果蔬菜行業戰況焦灼,已然成為紅海。認清了周圍生鮮商戶飽和這一現實后,耿英避開了成為批發商戶,而是討巧地為水果蔬菜商聯系下游酒店客戶。
具體模式是,她扮演生鮮集成服務商角色,左手拉著上游水果蔬菜供貨商,右手連著酒店、公司食堂等大型采購客戶。
這個行業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可循,“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過她看到,很多大型服務商有個通病,急于擴張,忽略了用戶體驗,最后導致客戶流失率高、用戶體驗不好。
耿英認為,因為果蔬的非標準化,能滿足客戶各式需求,獲得客戶高度體驗感,是很耗費精力的難事,這一點有些大型服務商很難做到。
舉個例子,耿英所在行業內一家大型服務商合作了一家整形醫院后廚,后者對食材要求極高,在這之前已經換了3家服務商。合作過程中,雙方發現銜接不夠流暢,對售后和彼此理解的標準有出入,最后不歡而散。“這個時候,產品價格反而成為其次,出現問題后處理的時效性和反應速度是第一位的。”
而如果中途更換供應商,這意味著要跟新的供應商磨合,這中間的成本很大。
耿英經過大量調研后發現,小型的夫妻店生鮮服務商反而更靈活,與客戶的黏性更好。她分析,夫妻店服務的客戶少,方便一對一的精細化服務,依賴口碑傳播,“做成一個是一個,不急于求成”。
【創新】
既能提供私人定制服務
又能實現規模擴張
怎樣既能實現與客戶一對一私人定制式服務,又能實現規模擴張呢?
耿英想到了一個點子:用個體化模式,公司化管理。
具體來講,他們實行項目負責制,把不同客戶劃歸到不同項目組。一個客戶有一個固定項目組來對接和服務。這個項目組就像一個夫妻店,項目負責人像一個個體戶。客戶越多,項目組就相應增加,保證了公司高速擴張后仍能延續原來的精致服務。而其他同行擴張過快最后崩潰,原因就在于公司架構有漏洞。
為了激發項目團隊的能動性,項目可以是公司全資也可以是項目負責人入股。這一個個項目由公司統一管理,可以由一個配送公司承擔物流環節。
耿英是“85后”,卻在行業內沉淀3年之久。她自稱熟諳用戶需求和心理,采訪中一再強調“不追求快速擴張”,但同時也認為“需要不斷調整、不能按既定模式走”。她的目標是要最終直接對接基地,實現蔬果從田間地頭直抵飯桌。這是一個更為宏偉也更艱巨的任務,繞過批發商環節需要資源和勇氣。
耿英的成長與萬邦分不開,她的供貨商大部分來自萬邦,靠著萬邦賣全球買全球這個平臺越做越順手。這是市場方與商戶和諧相處的一個模式,扶商富商,相互反哺。
這么多大咖合作 竟然是為了一雙鞋
3D打印機研發者、魯班獎得主、高校教授、工程師、鈞瓷藝術大師……
這么多大咖合作 竟然是為了一雙鞋
對于愛美的女生來講,款式不同、顏色不一的鞋越多越好。換跟鞋,則是把一雙鞋當三雙穿,較好地解決了女性在不同場合對鞋子的不同需求。
肖鵬的父輩就開始經營傳統女鞋生意,他的研發團隊人才薈萃,有早期3D打印機制作研發者、魯班獎得主、高等院校教授、民間老輩工程師、鈞瓷行業藝術大師等,這也是肖鵬顛覆鞋行業的底氣所在。
【發明】
自由調換鞋跟高度的換跟鞋
再過幾天,肖鵬將要在京莎鞋世界開一個新品發布會。發布會上的主角——首批換跟鞋已經從成都工廠出貨,在飛奔向鄭州的路上。
是的,換跟鞋!為了研發和生產這個新產品,河南荻速商貿有限公司早在去年4月份已經著手,肖鵬先后成功申報了4項實用新型專利、兩項發明專利。一年半時間過去了,他要拿出這個作品來給自己過去五百多天的努力一個交代。
肖鵬是河南荻速商貿有限公司的80后老總。這是一家本土新興企業,研發團隊人才薈萃,有早期3D打印機制作研發者、魯班獎得主、高等院校教授、民間老輩工程師、鈞瓷行業藝術大師等,這也是肖鵬顛覆鞋行業的底氣所在。
他給河南商報記者演示,輕松拆卸,鞋跟與鞋嚴絲合縫。這個連接的設計,是較為復雜的工藝,他為此申請了發明專利。
肖鵬的父輩就開始經營傳統女鞋生意,今年是他本人做鞋的第5個年頭。真皮女鞋傳統行業風云變幻,市場壓力遞增。他覺得,應該用新興技術去革新這個傳統行業,那么首要出發點就是發明專利和自創本土品牌。換跟鞋的出場也是新事物與傳統行業對沖故事的開始。
【亮點】
換跟鞋解決女士用戶的痛點
市場是否真的需要換跟鞋?
對于愛美的女生來講,款式多樣、顏色不一的鞋越多越好。追求個性消費和物質生活充盈的當下,兩雙鞋當然比一雙鞋好。換跟鞋,則是把一雙鞋當三雙鞋穿,不差錢的女生真的會接受嗎?
肖鵬分析,換跟鞋其實解決了幾個市場痛點,有幾個特殊人群和場景是換跟鞋的用武之地。比如,下班的白領,需要開車回家,車廂里備個平底鞋當然有備無患,但如果包包里直接裝一個兩三厘米高的鞋跟,上車前換上,省去較多麻煩。
比如,家長去幼兒園接送小朋友,有時會遇到和小朋友做游戲環節。多帶一雙鞋必然麻煩,只帶一個低鞋跟則無后顧之憂。
不過,肖鵬提到,目前市場上已經有換跟鞋,但多數因為工藝不達標,鞋并不能隨著高低跟而自由轉換翹水,消費者穿上后的體驗不好也對新興產品的推廣帶來阻力。
肖鵬自稱,他發明的產品鞋掌部分采用了特殊工藝,可自由彎曲,保證用戶穿著體驗。
換跟鞋是新科技產物,產品成本上升,價格會否增高?肖鵬給的價格與市場同類新品上市價格持平。
“不變就是等死。大家都覺得不好做時,反而會有很多機會等著我們突破,亂世出英雄,在市場大環境產能過剩的業態下只有新技術與傳統結合、打破常規格局另辟蹊徑才能有更廣的生存空間。市場調控會過濾掉大量跟風商戶去支撐優勝者的成長。”這是一年前肖鵬說過的話。
如今,肖鵬攜帶著他的新作歸來。市場是否認可,時間說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