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糧一身行頭,基本上都是學生們送的。只有那副老花鏡,是他花20多元錢買的。
兩年前,在鄭州修鞋的老人劉糧曾居無定所,河南工業大學學生眾籌幫他租房。如今,他因疫情等原因修鞋生意不好,學生們再次發起眾籌。
這兩年時間里,學生發起的專門幫助他的QQ群,人數從400多人變成了將近1000人。
時隔兩年 學生們再次為修鞋老人眾籌
2020年,河南商報曾關注了河南工業大學學生為校門口修鞋老人劉糧眾籌租房的故事。
近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感人一幕再次上演。河南工業大學的學生們了解老人近況后,又組織了一次眾籌,幫他
與兩年前一樣,發起眾籌的是一名叫馮語的女孩。只不過,兩年前還是一名大學生的她,如今已經步入職場。
“我們注意到,大爺最近的生活狀況不是很好。”馮語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離開學校后,自己一直都比較關心劉糧的情況,可惜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前不久看到老人在網上重新引起關注,她就萌生組織大家再次眾籌的想法。
“一共收到200多筆錢。”馮語介紹,眾籌在3月中旬進行,短短幾天,學生們共為劉糧籌集了4000多元。
這筆錢學生們并沒有一次性全部交給劉糧,而是轉交給鄭州高新區一名愛心人士保管,每個月給老人300元。
“這樣可以在更長的時間里,保障大爺的基本生活。”馮語說,學生們與愛心人士約定,如果大爺生活上有需求,比如買藥看病等,可以使用這筆錢。每次使用,都會向大家“公示”。
“我都是自己做著吃的,一個月100多元就夠了。”4月6日,今年64歲的劉糧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他已經知道學生們再次為他眾籌的事,并且收到了第一筆300元。
他靠修鞋謀生
“如果不是學生們的幫助,我在這里肯定待不下去。”4月6日,在自己的修鞋攤前,劉糧回憶起學生們對他的幫助,臉上露出微笑。
長期漂泊無依的他,就像劉德華歌曲里的“笨小孩”一樣,總是慢別人半拍。
剛來鄭州時,劉糧靠修自行車謀生。很快,在互聯網時代,共享單車的出現讓他沒了生意。于是他開始靠修鞋、修拉鏈維生。
劉糧的修鞋攤原本位于河南工業大學門口,主要客源是學生。
可是近兩年,學校時常封校,為了謀生,他只好把攤子搬到了附近一個小區門口。
修鞋的生意并沒有好轉多少。4月6日上午9點到12點,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劉糧一共接了兩個修鞋的活兒,收了13元,還免費幫別人修了一次拉鏈。
“一天掙不了幾個錢,最多20多元,很多時候都是‘白板’(沒有生意)。”劉糧說,去掉成本,自己一個月能賺兩三百元。
幫助老人的QQ群 人數從400多人變成近千人
這樣的收入,讓劉糧不足以在城市里擁有自己的家。前些年,他曾經住在路邊用木板搭建的棚子里。
2020年初,河南工業大學學生眾籌為劉糧租了一個單間。
可是劉糧不習慣租住生活,他甚至不理解為什么要公攤電費、水費,盡管這些錢并不需要他出。
在單間住了不到兩個月,劉糧又搬了出來,他開始在附近的小樹林里搭帳篷住,“帳篷還是好心人送的。”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政府部門幫劉糧找到一處活動板房居住,讓他不再居無定所。
說話間,劉糧動了動自己的褲子,原來大腿處有個窟窿。
“這是學生送我的褲子。”劉糧又指了指自己的衣服,說自己當天一身行頭,都是學生們送的。
只有那副老花鏡,是他兩三年前花20多元錢買的。“這眼鏡不好。”劉糧一邊抱怨老花鏡質量差,一邊小心翼翼將它戴回
劉糧最好的“伙計”,應該是那輛陪伴他多年的人力三輪車。
那是幾年前劉糧花100元淘來的二手車,每天一大早陪著他出攤,又在星空下陪著他收攤。
劉糧已經在河南工業大學附近修車、修鞋10多年了。
一屆又一屆學生到來,一屆又一屆學生離開,可大家對劉糧的愛心
“米、面、油、水、牛奶、面包、衣服等,學生們送的東西太多了。”劉糧說。
2020年,馮語建了一個專門幫助劉糧的QQ群,當時群成員有400多人,目前群成員已經達到近千人。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學生們在群里了解劉糧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河南工業大學一些學生組織也參與了對劉糧的幫助。
“我們每一次眾籌的錢,都是有限的。”馮語希望河南工業大學每一屆學生都能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學生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
“學生的力量畢竟有限,想讓老人有更好的晚年生活,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加入。”馮語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不僅僅是河南工業大學學生,鄭州高新區一些市民也紛紛向劉糧伸出援手,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我也就一年帶他洗幾次澡,逢年過節去看看他。”王先生說,自己平常會為劉糧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主要是離得近。”
王先生說,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看到劉糧老人無依無靠,很多人都會愿意幫助他。
“我們都是普通人,也幫不了
征集
善行中原我們一起為老人接力
從2021年冬天開始,到2022年的春意漸濃,頂端新聞·河南商報再次聯合豫發·錦榮公益社、錦榮國際輕紡城推出“為愛圓夢行”系列報道,愛心公益的腳步從未停歇。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盡管有很多學生和社會愛心人士提供幫助,但劉糧目前的生活依舊比較艱難。如果你愿意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歡迎聯系記者。電話:1351371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