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一直以來,縣鄉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小覷,由于縣鄉大部分地區處于農村和城鄉接合部,與省轄市區相比,縣鄉食品經營監管面臨的形勢具有特殊性。
根據河南省食藥監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縣鄉食品經營監管涉及的地域廣、人口多,監管對象數量巨大。截至2016年末,縣鄉持證的食品經營者有35萬余家,占全省食品經營者總數的70%以上,且分布在縣城、鄉鎮政府所在地的大街小巷和農村,還有每年近70萬次的農村集體聚餐活動。無論是縣鄉食品經營監管對象的數量,還是涉及的區域和人口,在全省食品經營監管中都占大頭兒。
縣鄉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群眾收入低、購買力弱,這就使得他們在購買食品等消費品時,往往把價格作為重要參考因素。這一狀況給假冒偽劣等有安全問題的食品提供了市場空間,使農村成為不法分子傾銷假冒偽劣食品、過期食品、來路不明食品的首選地。
此外,縣鄉食品經營還具有高度的關聯性、同質性,且多數縣鄉居民的食品安全和法律知識欠缺,辨別能力、維權意識不強等。
源頭防控,強化流通環節監管
據權威資料顯示,對于食品流通環節來講,縣鄉食品市場一體化關系緊密,鄉村食品經營者經銷食品的80%從所在縣(市、區)批發商購進,有的地區,這一比例甚至更高。因此,管理好農村食品市場,就要縣鄉協同治理。管住批發,規范零售,實現雙向可追溯。批發商 不能供應假冒偽劣食品,零售商不敢購進假冒偽劣食品,不法分子在縣鄉找不到假冒偽劣食品的銷售場所,假冒偽劣食品在縣鄉沒有市場,給縣鄉居民創造一個放心消費的食品市場。
食品批發是食品向下游流通的源頭,從市場主體上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食品、食用農產品批發銷售者;二是食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開辦者;三是食品、食用農產品倉儲服務提供者。管控好這三類源頭,就在很大程度上管住了零售商的貨源,管住了整個縣域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大頭兒”,對于加強縣鄉食品流通安全監管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講話中,王建防為葉縣的做法點贊。葉縣實行信息化管理,對進入本地銷售的預包裝食品的檔案資料及合格證明、貨號等,全部錄入信息管理系統,不入系統的,在商超、門店打不出結算單,銷售不出去;積極鼓勵和引導食品、食用農產品批發商采用二維碼技術識別專用送貨運輸車輛,采用GPS等技術手段全程實時監控需冷凍冷藏食品、食用農產品運輸車輛的溫度和位置等。
多措并舉,推動縣鄉食品經營監管實現新發展
縣鄉食品經營監管涉及的點多、面寬、鏈條長,業態復雜、問題復雜、環境復雜,多措并舉才能讓老百姓吃得更安全。
河南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落實制度人員,督促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具體分解和細化,是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基本依據和保障。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是有效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保證。管理人員和管用的制度有了,保障安全的管理體系才能有效運行。
依法嚴格監管,落實監管者的監管責任。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是食品安全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手段,更是監督和促使食品經營者落實責任和義務的重要措施。王建防要求,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把監管的責任依法履行到位。同時嚴格公正執法,始終保持依法嚴厲查處違法行為的威懾力。要把“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