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在北京悠唐的“店長日記”,成了火鍋圈經久不息的一個熱梗,餐飲圈笑問“你昨天寫日記了嗎”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打招呼方式。
但細品這篇“店長日記”的內容,寫的是北京悠唐一家店鋪的所見所想,但處處細節里,盡是鄭州火鍋市場中,巴奴與海底撈的較量的影子。
【鄭州市場的相愛相殺,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巴奴與海底撈,這兩家品牌競爭的根源就在鄭州,彼時一個是鄭州火鍋地界說一不二的“老成大哥”,另一個是從安陽崛起來鄭的“意氣少年”,在鄭州的風云際會,如同今日巴奴在全國地區碰面海底撈一般。
巴奴進駐鄭州之時,正值海底撈為火鍋圈“下定義”的階段,作為先入者的海底撈成為全行業的模仿對象,巴奴也不例外,有了3年學習海底撈的經歷。
3年的模仿讓巴奴認識到一味地模仿終究無法突破海底撈的“鐵幕”,最終選擇了另辟蹊徑,走出舒適圈,走全新的產品探索之路。在2012年,巴奴在經過對自己客戶群的詳細調研后,徹底放棄對海底撈“服務主義”的模仿,踏上了與之相反的“產品主義”探索。
回溯巴奴品牌自信的建立過程,正是基于這一“火鍋黑馬”對市場、對消費者的洞察、持續的深度思考。2012年巴奴走上大街小巷開展調研之后,定下了“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的品牌定位。2015年餐飲競爭回歸產品品質,巴奴順勢提出“產品主義”理念,奠定了其行業定位。去年又重新升級了“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的發展風向標。
這次北京“店長日記”中提到的“我們培養的是毛肚火鍋專家”、“反思菜品不夠極致”以及“服務不講究”這些方面,正是巴奴放棄學習海底撈后,堅守“產品主義”多年建立起來的品牌自信。
巴奴如今在北京悠唐的發展,無論是在大眾點評上的評分還是翻臺率、客單價等,已有蓋過海底撈風頭之勢。這一點也恰如在鄭州市場,巴奴從后起之秀的身份,一步步壯大、成長為能與海底撈正面較量的地步。
鄭州這些年,巴奴與海底撈的競爭縮影、競爭結果縮影,也轉化為一個個關鍵詞句,貫穿在這篇北京的“店長日記”中。
也正是與鄭州競爭如此濃厚的既視感,讓海底撈對此事回應上采取保守態度,畢竟在鄭州市場二者的較量已然是勢均力敵,但在北京市場上,海底撈在門店數量和規模上還是領先巴奴不少,心理上天然有傲氣。
就這篇“店長日記”的內容而言,最能刺痛海底撈的不是關店這一點,而是海底撈經常派人觀察巴奴以及海底撈領導還下了“軍令狀”,這就說明了海底撈盡管明面上不理睬巴奴,但實際的運營中,也不得不把巴奴視作大敵。至于這個軍令狀是否真的存在,海底撈完全可以發個聲明去回應,但這樣一來兜兜轉轉自己還是要就這個事兒去回應巴奴,總歸是自己不舒服,可以說海底撈在這場聲量的競爭中吃了個啞巴虧。
【品牌的競爭,鑄成鄭州“火鍋第二城”】
不過海底撈與巴奴的競爭帶給鄭州市場的并非一地雞毛,反而是愈發向上、愈發熱烈的鄭州火鍋生態。
有資料顯示,在巴奴與海底撈等火鍋品牌競爭激烈競爭的2020年,鄭州各餐飲業態門店數量中,火鍋、烤肉、川菜店排名前三,其中火鍋門店數量約8084家、烤肉門店數量約5814家、川菜門店數量約5753家、西餐店約4439家、燒烤店約4340家,火鍋明顯大幅領先其他品類。
在如今的鄭州市場中,除了巴奴與海底撈外,還有小龍坎、呷哺呷哺等知名火鍋品牌;也有齊祺魚鍋、譚鴨血老火鍋等垂直分類品牌、以及像簋谷火鍋、豫品火鍋等小眾品牌,日常火鍋食材品牌也有鍋圈食匯等等。
各品牌、各賽道、各類別、各細分場景的火鍋供給,讓整個鄭州火鍋生態百花齊放,這些品牌之間的相互競爭,也更能襯托出各自的差異化風采。
像巴奴、海底撈等品牌之間的正向競爭,為鄭州整個火鍋市場形成一個品牌的保護層,它們就像是自行車比賽中的“破風手”一般,在市場前方存在著,削弱鄭州火鍋市場前進的阻力,為整個鄭州火鍋市場的向前沖刺節省體力。
【競爭的多元化讓用戶選擇更豐富,火鍋業態更開放】
火鍋行業品牌競爭的多元化也使得河南龐大的用戶市場有了更加豐富的選擇,從原來單一的火鍋業態步入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有人喜歡巴奴極致的產品、也有人喜歡海底撈的服務、更有人鐘愛去鍋圈買來食材回家自己弄,所謂“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火鍋的樂趣,就在于鍋外的市井百態與鍋內的食品百味,它本身是高度“個性化”的一種餐飲形式。
這種品牌競爭的賦能、用戶的喜愛與個性化選擇,才共同造就了如今不斷升溫的鄭州火鍋市場。
其實對于各家品牌而言,受眾雖有重疊但各不相同,比如從數據上看,巴奴與海底撈雖然都是火鍋品類,但二者的用戶覆蓋度僅有3成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二者實際上的忠實用戶群有明顯區別。
而且在鄭州逐漸升溫的火鍋市場中,用戶的選擇并非是固定的,而是會根據不同喜好、不同定位、不同消費場景去選擇當下適合自己的火鍋品類,這種從消費者到品牌再到市場的綜合生態,才能造就整個鄭州火鍋行業的共同進步。
這次的“店長日記”給了我們更多審視整個鄭州火鍋市場的機會,正視競爭、持續競爭才能更好地贏得競爭,由品牌競爭塑造市場,再由市場反哺用戶,才是鄭州成為“火鍋第二城”的最大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