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凌晨以后,她多了好幾個身份:數據員、值守者、網課教師、心理醫生……
這些身份雖然各不相同,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稱呼——“逆行者”。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受訪者供圖
疫情面前,她挺身而出
3月24日凌晨,李小卡接到了一則緊急通知:由于臨潁縣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全縣停課。
李小卡得知,固廂鄉中心校的校長、固廂鄉小師小學的校長全都沖到了晨中學校隔離點的第一線。
而她,也收到了中心校校長、小學校長的兩個電話。
原來,全固廂鄉的信息數據統計上報、小師小學的校園日常消殺和崗位值守,都需要她參與。
疫情面前,李小卡沒有二話,立刻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任務。
車停在管控區開不了,李小卡就改騎電動車,頂著寒風跑了四十多分鐘到了學校。
到學校后,她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對于校園內的各個角落,來來回回,進行常規消殺工作;偶爾看到校外有聚集的孩子,她立刻予以提醒制止,讓天真的孩子們知曉疫情的風險,居家隔離,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責任面前,她無怨無悔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所在。
臨潁全城管控后,教育教學也搬到了線上進行。
李小卡作為一名班主任,同時也是語文教師,還兼任班上的英語教師。
她悉心了解每個孩子網課學習中遇到的不同問題,都給予了耐心的指導和幫助。
對于留守兒童,她更是關愛有加,逐個進行視頻電話,鼓勵孩子們樂觀積極、增強自律、努力學習。
對于調皮好動、抵觸居家、有消極情緒的孩子,她講道理舉實例,讓孩子及家長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教導他們懂得感恩,用居家行動來配合疫情管控工作。
得知一線人員物資短缺,她積極組織同事們捐款獻愛心,做好孩子們身邊的榜樣。
在這段特殊時期里,身兼數職的李小卡,每天都需要高強度工作。
為此她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時常早上五點多,就坐在了電腦前,統計數據、核對信息、收發通知、進行網課、家校聯系等,等各項工作忙完,基本都到了深夜。
錯過了飯點餓著肚子,看電腦手機久了頭暈目眩是每天都發生的事,但她不叫苦不喊累,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