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大山深處、村頭巷尾。
29歲的胡芳,提起兩個孩子,想到的第一件事兒,是給孩子們做點兒好吃的。
61歲的周傳云,一邊刺繡,一邊照顧三個孫子,她只希望能盡力幫兒子、媳婦一把,讓他們年輕時多出去走走看看,老了少些遺憾。
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母親。
在平凡的日子里,她們一針一線繡的是生活,更是對孩子的愛。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頂端新聞聯合河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聚焦繡娘,關注母愛的柔軟與堅強。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丁亞菲
沒有熙熙攘攘,行色匆匆。信陽平橋區的春天里,陽光正閃耀著。
29歲,二胎孩子的媽媽,在繃架前繡著一幅千里江山圖,大寶和小寶在身后玩著“剪刀、石頭、布”。一眼生活,一手針線,千般滋味全在里面……
90后媽媽:背著兒子學刺繡,“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
2022年5月6日,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移民新村。
早上8點多,送走兒子和女兒,胡芳準時坐在一樓客廳的窗戶邊,開始繡《千里江山圖》。
她原本的工作是酒店前臺客服,日常工作姿態優雅,服裝精致。
可自從有了孩子,胡芳再也沒外出工作過。“比起這世上的一切,孩子最重要”。
2018年5月,移民新村內的小學里,開展了一個培訓繡娘的項目。胡芳帶著不到2歲的兒子,去報了名。
每天早上,她準時起床、做飯,收拾女兒的書包,給兒子帶好零食、玩具,先送女兒去上學,再到三樓的教室里學刺繡。
兒子就坐在她旁邊的椅子上、地上,吃零食、玩玩具,有時候會鬧著要媽媽抱,有時候困了、累了,爬上她坐的椅子、抱著她的背,玩著玩著就睡著了。
怕他掉下來,胡芳一只手拉著他的胳膊,一只手接著刺繡。
再后來,胡芳就用幾個椅子在旁邊拼了個“小床”,從家里拿了個被子,專門給他睡覺用。
培訓的半年時光,既要帶娃又要學習,對胡芳來說,很是不易,卻也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堅持了下來。
如今,她每天都會堅持刺繡4小時左右。“掙的不多,但能和孩子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工作。”
母親節就要到了。胡芳計劃給媽媽發個大紅包,“我小學的時候,媽媽幾乎都在身邊,直到初中。初一那年,我跟姐姐去爸爸、媽媽打工的地方,他們看到我倆很傷心。因為我們又黑又瘦。他們帶我和姐姐去一個很大的超市,買了很多好吃的,還買了一套阿迪達斯的運動服,灰色上衣、黑色褲子。特別開心。”
至于自己怎么過母親節、有什么愿望,胡芳已經想好了,“去買些菜回來,給他們(孩子)做點兒好吃的。希望他們能過得開心,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憋在心里,跟媽媽說。”
60后媽媽:盡最大力幫孩子一把,讓他們多些機會出去走走
母親對孩子的愛,和年齡無關。
對這句話,61歲的周傳云,不能更認同。
自有了孫女那天起,輾轉各地養蜂、做生意的周傳云,再也沒有出去過。
在周傳云看來,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太大了。“我兒子有三個孩子要養。兩個女孩、一個男孩,都上小學了,以后花錢的地方多著呢。壓力咋能不大?”
她希望,在身體還好的時候,盡最大努力幫孩子一把,“能幫一點兒是一點兒,幫不了大忙幫小忙。”
事實上,幫忙帶孫子,周傳云還有另一重考慮——她希望,兒媳婦的生活不是“圍著鍋臺轉”,能多出去看看外面,“年輕時走不出去,老了也是一種遺憾。”
只是,對孩子的惦念,就像是一根線,牽扯著每一個母親。周傳云的兒媳婦也并未走遠,每個月都要回家一趟,看看孩子們。
如今,除了照顧丈夫和孫子、孫女,送孩子們上學、監督他們做作業,周傳云的生活幾乎被繡花占滿了。
自2018年學會刺繡后,幾乎每天,她都會坐在培訓教室或者家里,繡上六七個小時。
雖說掙不了太多錢,她覺得有個事兒干挺好的,“我這個人,心態好,沒啥大追求。咱帶著孩子出不去,多掙一塊錢,就少跟孩子要一塊。”
5月8日就是母親節了。周傳云覺得,孩子們都健健康康的,就是給她的最好的禮物,“希望他們在外邊能安心工作,我們在家安心帶孩子。我們沒多大能力,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大力。”
數據:八成以上繡娘是媽媽,“只為離孩子近一點兒”
作為一涵汴繡的培訓老師,年近40歲的萬小娟,見過很多和胡芳、周傳云一樣的人。
過去幾年里,她接觸過的上千繡娘中,八成以上是需要在家照顧孩子或老人、不能外出工作的“母親”。“時間自由靈活,能離孩子近一點兒,是她們最大的訴求。”
也因此,一涵汴繡關于繡娘的培訓課程,都選在學校附近進行,上下課時間也跟學校時間保持一致,方便繡娘們隨時照顧孩子。
萬小娟教刺繡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帶著孩子來上培訓課的老師。有時候,孩子睡著了,她也會幫忙抱一會兒,“都是媽媽,特別能理解當媽的不易。”
因為經常要去外地培訓,萬小娟也時常幾天見不到孩子。所幸,對她所做的工作,兒子和女兒都很理解、支持,“有時候,趕上放假,我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去培訓的地方玩。我兒子都會繡團扇了。”
萬小娟希望,能幫助這些圍著孩子轉的媽媽們,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我們除了刺繡,也會學習一些繪畫、禮儀等課程,有時候也會組織演出。想盡可能地讓她們在照顧孩子之外,有自己的生活。”
如今,因為疫情,所有的培訓課程都暫停了。
萬小娟接了一個來自廣東的訂單,繡一幅“紅利滿堂”。她還想抽時間,“繡個花兒”送給母親,“我媽是個很能干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樣有本事。”
互動:你表達愛,我們送價值千元鞋子&刺繡絲巾
母愛是傳承,技藝是傳承,文化也是傳承。近日,隆豐集團攜旗下子品牌COZY STEPS,聯合河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共同針對繡娘群體,進行了定向捐助和支持。
頂端新聞也希望,繼續傳遞這份愛和堅守。
5月8日,母親節。讓我們一起玩兒點兒有意思的,用不一樣的方式向母親說愛——你講媽媽的故事,我們幫你送鞋子&刺繡絲巾。
參與方式:
方式1:在本文下方留言,分享一下從小到大聽過的媽媽的話,你最想聽的,最愛聽的,后悔沒聽的,萬幸聽了的,或者一直以來最想對媽媽說的話。
方式2:下載頂端新聞客戶端,注冊頂端號并發文,關聯話題 #聽媽媽的話#,曬出你和母親的故事或母親年輕時的照片(或者你認為她最美的照片)。
活動時間:即日-5月10日下午18:00
我們將從中選出10名點贊最多,以及10名內容最走心的小伙伴,送上價值千元的時尚新款女鞋或汴繡絲巾等母親節禮物。
如果對于上述規則有任何疑問,需要咨詢,可以添加@頂端科創 小科微信:ginrocknroll。
監制:趙 強
統籌:王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