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中華糧網、河南省糧食交易物流市場主辦,河北省糧食交易中心、武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河南工業大學協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糧食市場論壇圓滿召開。論壇通過直播形式聚焦大宗糧食市場及相關產業,以“解讀政策、研判市場、匯聚觀點、洞察機會”為主旨,邀請業內專家、行業精英共商糧事。來自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東等省市糧食部門、科研機構及收儲、加工、貿易企業相關人士相聚云端觀看論壇直播實況,中華糧網直播間及視頻號全網觀看量突破1萬人,新華社河南分社、21世紀經濟報道等多家媒體對本次會議進行了報道,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反響熱烈。
中華糧網總經理胡東、河北省糧食交易中心主任馬太山、武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主任吳萍出席論壇并作精彩致辭。
中華糧網總經理胡東在致辭中表示,中華糧網成立21年,中國糧食市場論壇也歷經了11載,我們將秉承謙虛、客觀、務實、專業的作風,陪伴每一個糧食人耕耘不輟,砥礪前行,為我國的糧食行業發展繼續奉獻綿薄之力。希望與會的專家、企業家們,借助本次論壇,加強溝通交流,促進互信合作。
中華糧網總經理胡東致辭
河北省糧食交易中心主任馬太山在致辭中指出,今年以來,在氣候變化、區域沖突、疫情持續的多重壓力下,全球食品價格創下歷史的新高,形成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的“超級風暴”。我國糧食市場在錯綜復雜的世界局勢影響下,也走出了一波持續上漲的行情。當前,在夏糧收購的關鍵時期,糧食市場購銷面臨的風險和壓力依然存在,后期仍會有著較多的不確定的因素,需要及早布局、提前應對。
河北省糧食交易中心主任馬太山致辭
武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主任吳萍在致辭中談到,為糧食人準確理解和把握當前的市場形勢,尤其是小麥的市場變化,是本次論壇的目的。希望大家通過中華糧網平臺增進溝通交流,促進信息共享,實現合作共贏。
武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主任吳萍致辭
在嘉賓主題分享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作了“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與政策”的專題報告。他指出,近年來流通領域糧食價格波動較明顯,極端災害天氣等不利因素時有發生,不確定因素呈現出增多態勢,特別是糧食國際貿易秩序遭受沖擊以及價格劇烈波動,對國內糧食市場傳導可能性上升,我國保障糧食安全壓力明顯加大。
近年來極端天氣增多,對糧食安全構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毛留喜以“2022年農業氣象條件分析與展望”為主題作了專業精彩的分析報告。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柴寧結合前期調研結果對“2022年國內外小麥市場形勢及展望”進行了專題分享,她認為今年冬小麥質量好于去年,總產量預計基本穩定,隨著新麥陸續上市,價格高開低走,出現階段性回落,預計待市場穩定后,各收購主體將積極入市,麥價將逐漸企穩,并維持高位震蕩格局。后期需繼續關注各級儲備小麥輪換節奏及價格變化,收割期、收購期天氣,消費形勢變化,各市場主體收購心理,以及疫情、地緣政治、經濟形勢和突發事件等對小麥市場的影響。
中華
中華
中華
在分析糧食大宗貿易的現狀與趨勢時,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孫中葉認為,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挑戰,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加劇了能源和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國要以互利共贏的方式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特有競爭優勢重塑全球糧食市場競爭格局,共同講好“中國安全--全球安全,全球安全--中國安全”國際糧食安全合作治理故事。
論壇同期還發布了《2022年中華糧網小麥生產及市場形勢調研報告》。該報告由中華糧網傾力打造,通過對河南、山東、河北、江蘇、安徽、湖北等小麥主產區進行委托調研、問卷調查、電話采訪、遙感監測等全方位調研活動,了解2022年小麥產量、品質、價格以及各市場主體預期與購銷計劃等,以期為全面準確把握小麥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制定購銷策略提供參考。報告一經發布,便得到了參會人員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充分彰顯了中華糧網在糧食領域的優勢地位和專業水平。
歷經11年的創新和探索,中國糧食市場論壇影響力日益增強,受到業內各方高度關注,成為業內了解中國糧食市場熱點和核心問題的窗口、糧油企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行業內高規格論壇的優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