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海市消保委發布了上海市29家人氣油條店的油條體察報告,其中不乏大牌店、網紅店,結果發現問題多多。
結果顯示,上海成山路一家網紅餐飲店油條鋁超標9倍;新亞大包油條極性組分最高,疑似油鍋長時間不換;一家上海麥當勞門店的油條被檢出塑化劑(DEHP)數值為1.35mg/kg,接近于國家臨時限量值的上限水平。
當晚,麥當勞發布聲明稱,經確認,麥當勞餐廳售賣的油條及其包裝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塑化劑,請消費者放心食用。麥當勞正進一步排查油條被測出塑化劑的原因。
圖據麥當勞官方微博
油條真的“無礬”嗎?
本次消費體察從肯德基、麥當勞、永和大王、新亞大包等連鎖餐飲店,以及桃園眷村、張記油條、健康夜市大餅油條等網紅店鋪購買了25個品牌的29件樣品。除了對產品宣傳進行調查之外,還委托上海市營養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對油條成分進行了檢測。
明礬作為食品添加劑在很多食品中都有應用。明礬本身含有鋁元素,長期過量攝入可能損害人的腦細胞。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鋁的殘留量要小于等于100mg/kg。
調查中有11件樣品宣稱“無礬”,但檢測發現,這些“無礬”油條都含鋁,其中鋁含量最高的是位于成山路351弄8號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粢飯豆漿),含鋁量高達980mg/kg。
而實際上,消保委對11件宣稱無礬的油條和其余未作特別宣稱的油條的鋁含量作了一個對比,結果發現,宣稱無礬的油條,實測鋁含量在3.97-9.73mg/kg之間,平均為6.1mg/kg。未作特別宣稱的油條,實測鋁含量在3.94-16.4mg/kg之間,平均為6.36mg/kg。從平均值來看,宣稱無礬的油條比未作特別宣稱的油條的鋁含量要低,但差異不大。
含超標塑化劑
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DEHP)存在很廣泛,比如各類食品包裝等。這次的測試結果顯示,有3件樣品的DEHP數值在0.63-3.64mg/kg之間,其余樣品未檢出。這三家店鋪分別是茅臺路上的夜市大餅油條、麥當勞控江路店和麥當勞長陽路店。
3件樣品油條被檢出塑化劑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由于對食品中塑化劑含量暫無正式限量值,由國家衛計委出臺了臨時限量值,為1.5mg/kg。
而根據檢測結果,茅臺路夜市大餅油條店內油條的塑化劑(DEHP)數值為3.64mg/kg,超過臨時限量值一倍之多;麥當勞上海控江店油條塑化劑(DEHP)數值為1.35mg/kg,接近于國家臨時限量值的上限水平。
為什么用紙袋包裝的麥當勞油條會檢出塑化劑成本?昨晚,麥當勞向澎湃新聞發來聲明稱,
關于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消費體察報告,麥當勞高度重視,積極配合了解排查。經確認,麥當勞餐廳售賣的油條及其包裝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塑化劑,請消費者放心食用。麥當勞正進一步排查油條被測出塑化劑的原因。
一些店換油不勤
炸油條用的油干不干凈,用的是不是反復煎炸過的油,這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問題。
為此,在本次體察中對極性組分進行了檢測。極性組分是衡量油脂品質的一個指標。油反復煎炸的次數越多,極性組分也就越高。極性組分過高會導致膽固醇高,并有致癌風險。我國《食用植物油煎炸過程中的衛生標準》規定,食用油煎炸過程中極性組分含量≤27%。
測試結果顯示,9件樣品中油脂的極性組分比較高,數值在27.3%-43%之間。其中,新亞大包長陽路店和興國路店排在前兩位,極性組分分別達到43%和39.6%。
被檢測油條中的油脂極性組分指標。
油條吃了易發胖?
還有一個問題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那就是油條吃多了是不是容易發胖。
體察對飽和脂肪酸含量進行了檢測。飽和脂肪酸多存在動物脂肪中,椰子油、可可油、棕櫚油中也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
測試結果顯示,樣品飽和脂肪酸在1.58-6.81g/100g之間,平均為3.551g/100g。有9件樣品超過這個平均值,其中最高的是肯德基控江路店的油條,為6.81g/100g。假設一根油條的重量為100g,這根油條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就相當于21g肥肉所含飽和脂肪酸。
被檢測油條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
上海營養學會理事長郭紅衛稱,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并不等同于最容易發胖。這涉及營養均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