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猛造的機器人在表演,它會跳舞,會倒立、劈叉等高難度動作 受訪者供圖 |
河南商報記者 劉慧麗
阿爾法狗戰勝了世界級的圍棋大師,悄悄闖入人們生活的“人工智能”又火了起來。
當大家還在考慮人工智能教育的時候,鄭州已經有個學生在和機器人“談戀愛”了。
人工智能到底有多火?這個學生又是如何與人工智能結緣的呢?
【現象】
幻想中的人工智能
闖入現實生活
人工智能火了。
這個曾經只存在于幻想里的名詞,如今已經闖入現實生活中,成了一個“熱詞”。
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研究內容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在國內,已經有不少公司如百度、阿里、小米、京東等都在搶占AI市場。
現在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在提人工智能,鄭州一位互聯網創業者表示,不做人工智能不行,不做就會落伍,不做就會被淘汰。
而在生活中,人臉識別技術讓冰冷的機器認識了你,“猜你喜歡”讓網購平臺記得你喜歡哪些商品,并讓你足不出戶就能買到這些商品……
有人打趣說,如今幾個人一起聊天,如果你不提幾句人工智能,就好像從來不學習一樣。
人工智能那么火,機器人那么奇妙,“那我能不能自己設計并制作出一個機器人呢?”鄭州科技學院大三學生余猛將這個想法付諸行動。
【故事】
吃住實驗室
他與機器人談了一場“戀愛”
余猛是誰?
鄭州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大三男生。
如果你問他為啥大三了還不談戀愛,他肯定會說,時間和精力都投到機器人身上了。
在鄭州科技學院,提起余猛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都知道他超愛機器人,并自己制作出了一個。
河南商報記者初次見余猛,他很靦腆,但當說起機器人時,他滔滔不絕:“它的名字叫‘宏夢’,承載著我的夢想。”
為啥要自己制作一個機器人呢?為了實現什么夢想呢?
余猛說,初進學校的機器人實驗室,他便被實驗室已有的機器人深深吸引了。
余猛靜靜地看著這些機器人,一連串的問題便不由分說地闖入他的腦海:它們是靠什么做出舞蹈動作的?又是靠什么如人一般靈活機智?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開始在課余時間去實驗室搗鼓機器人,晚上回到宿舍他又在網上找各種相關資料。
有時候遇到難以攻克的難題,他便吃住在實驗室,通宵達旦地找資料、做測試……
除了電路和編程知識,力學、運動學、自動控制等知識,余猛也都一一去學習、研究,因為要自己設計圖紙,又充實了一門機械制圖知識。
這些知識看似很簡單,但真正去學,要花費很多精力,也需要更大毅力。
“感覺他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無論是課后還是休息日。”余猛的同學小吳說,他好像從來不知道累一樣。
而余猛則常說:“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毅力,遇到困難只要你拿出不怕困難的毅力,你就會成功。”
【驚喜】
“宏夢”機器人誕生
雖然很累,但余猛并沒有止步。
在他看來,多學科交叉才能鍛煉他的能力,讓他在實踐中快速成長。
他一遍遍地在腦海中構思模型,一遍又一遍地分析結構、尺寸,在圖紙上制圖。
也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才在電腦上設計好了模型圖紙。
可是,光有圖紙不行啊,他又開始發愁。
“如果直接把圖紙拿到機械加工廠加工,不光成本高,也不能保證一次性成功。”此時,他想到了3D打印機。
他們學校的3D打印技術還是非常先進的,于是,余猛連接電腦,將設計好的零件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再將這一個個零件組裝起來。
打印一整套的機構骨架只需十幾元,大大降低了成本。
“而在目前市場上,據了解,并沒有用3D打印機做成的機器人。”鄭州科技學院相關老師表示。
【計劃】
我的“宏夢”在等我回來
“宏夢”是余猛在大二利用閑暇時間,耗時2個多月制作出來的。
“當‘宏夢’誕生時,我特別激動,感覺像談了一場戀愛似的,還是初戀。”余猛說。
如今,余猛已去杭州實習一段時間,當問到現在的“宏夢”在干嗎,他打趣說:“我的‘宏夢’在等我回去。”
隨著余猛按下按鈕,“宏夢”開始嫻熟的表演:鞠躬、揮手、倒立、劈叉、前滾翻、后滾翻、左右側翻、單雙手俯臥……
在制造“宏夢”之初,余猛就將其定位為“表演機器人”,他希望將來制造20個機器人,組成個機器人舞蹈團,讓它們呈現一場驚艷的表演。
“其實,在高難度動作上,機器人更有優勢,因為機器人關節更靈活,動作更精準。”余猛說,一直期待國內在機器人舞蹈方面有新的技能被探索出來。
而余猛,就特別愿意去做這個探索,為此,他準備實習歸來就復習考研,只為深造相關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