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區有這樣一群教育者,他們拿出了藝術家的精細勁兒,如琢如磨,用5年時間打造了中原教育這件藝術品,提供高品質的教育服務,讓教育有品質,讓孩子有未來。
【特色】
開發巴士“創課”課堂
在鄭州市第八十中學,學生入學第一天,學校會發一顆葫蘆種子到每個學生手里,讓他們把種子種進土里,培土、澆水、捉蟲。待葫蘆長大后,他們會用葫蘆做憨態可掬的招財貓、精致的葫蘆燈罩,用筆在葫蘆上烙畫、烙字……
“葫蘆寓意吉祥,有極強的包容精神,與我們學校的育人目標不謀而合,我們從葫蘆引申出了我們的‘合文化’,葫蘆也被確定為學校的文化符號。”鄭州第八十中學校長趙曉燕說。葫蘆教會了孩子們悅納自我,也教會了趙曉燕的團隊傳承創新。他們開發了獨具特色的巴士“創課”課堂。
【文化】
漢字故事走進語文課堂
在鄭州市中原區伏牛路小學漢字故事城堡的中廳,有“六藝” “六書”壁畫,在漢字長廊,漢字發展史和漢字故事展示了漢字的“另一個樣子”,伏牛路小學把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和漢字結合在一起,打造了伏牛獨具特色的漢字文化。
2015年8月,鄭州市中原區伏牛路小學成立了漢字故事城堡,并將漢字故事引進小學語文課堂,讓孩子們了解傳承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校長李欽志說,希望伏牛路小學的漢字情懷實現讓孩子們“懂禮儀、有教養、守規則”的目標,引導孩子們做一個心靈高貴的人。
【提升】
升級學校的硬件設施
2013年到2015年,中原區展開了“美化、綠化、文化”三化運動,通過提升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外在形象,來提升學校的顏值和品質;通過提升老師們的幸福感和品位,打造高質量的品位教師團隊。
吳曉昊提出,2016年到2018年這三年,中原區要練好內功,在教育教學上開外掛,在課堂、課程和評價上有創新,實現中原教育的信息化、國際化、集團化。“教育強區和名區,必須有一批優質學校作依托,培養優質本土教育資源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要齊頭并進。”他說。
【未來】
開創中原教育新局面
五年來中原區投資超12億元,新建、重建、續建中小學19所。中原教育搭建與國際接軌的平臺,選派校長、教師到海外進修、交流,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引進優質國際教育資源,促成22所學校與國內外知名學校結為友好學校,鼓勵師生走出國門交流147人次。
“2018年即將到來,我們將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品質教育,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吳曉昊說。未來,中原教育將堅定目標,努力開創中原教育發展新局面,提高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