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6年黨齡,作為一名黨員,她堅守教育情懷,身體力行,無私磊落,為一個又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搭臺鋪路。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三心”行動助力疫情防控
作為一名老師,雖然不能沖在疫情的第一線,但崔俊峰常常提醒自己及時關注疫情動態變化,如有新增病例她會第一時間在群中告知家長注意事項,或者在班級群里排查各種信息,為家長贏得時間,給各學校工作送去便利。
同時,她也會在群里堅持發送各種有關疫情的防范措施,安全提醒,入鄭離鄭信息變化,為孩子們的健康保駕護航,為家長送去暖心的服務,特別是對于班級回信息不及時的學生,除了認真做好學生的提醒工作,還反復給這些家長打電話溝通疫情的重要性。
這些暖心,貼心,細心的舉措讓最近的疫情統計即便是晚上11點左右接到信息,家長也能比較配合的完成統計。
當看到青年教師手足無措,她就會手把手教給她們如何快速統計各類信息的小妙招:建立家長統計互幫群,定期發布疫情防控小常識,把告知家長信息前置等,青年教師們在她的帶領下,迅速掌握技巧,快速高效完成疫情期間的各種信息排查、數據上報等工作。
傾囊相授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作為一名堅守在一線20多年的語文教師,崔俊峰課堂教學中有了少許的積累與感悟,為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上學期,崔俊峰和其他幾位黨員教師給全校的語文老師上了有關群組閱讀的示范課。
課前認真研讀教材,備課本備教材,也找來名家的課堂實錄學習,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學情特點書寫教案,在年級組試課研討,最終呈現出了一節較為滿意的群組閱讀課,給新入職的語文老師展示了學校七彩語文的規范課。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為了更好的助力引領青年教師成長,她在學校的安排下做了“師傅”教師,雖然學校給她指定了一個徒弟,但實際的“徒弟”卻有很多,更有意思的還有跨學科的。
今年區優質課評比,從學校初選開始,劉瑞柯、王亞菲老師她們就一起商討選課備課,后來劉瑞柯、王亞菲、毋鑫鑫代表學校參加共同體的賽課,她和汪菁老師就開始了全程跟蹤磨課。
上課,聽課,評課,再上課,她們一起討論,從流程設計到板書,從導入語到過渡語,從提問到評價,從老師的站位到課桌的擺放,從老師的誦讀到學生的回答,因為還有自己的班級工作教學工作,常常聽完課沒大塊的時間反饋,就趁課間,趁午休,趁延時看班,常常說著一個另一個已經在候著了,有時還能討論到月上柳梢。
就這樣事無巨細,逐一而過,傾囊相授,聽課記錄寫滿了,課錄好了,她的嗓子也徹底啞了。
仔細想來,在學校的青年教師成長營中,她帶出了一群青年教師“徒弟”:賈茹慧、王夢雨,李文芳,黃明月……走在校園中那一聲聲“師傅”,使她倍感驕傲。
群策群力為班主任排難解憂
“聚慧同行 立德潤心”,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以來,本著這個理念,作為主持人,她帶領著一群年輕的班主任,學習班級管理理論知識,研討班級管理案例,分享交流工作中的得失,助力一個個年輕的班主任快速成長。
工作室微信群中,她常常提醒大家及時記錄反饋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放到群里,她們大家群策群力解決那些來自一線老師的困惑。
每次工作室例會她們的第一項議程都是研究典型案例,給工作室的班主任老師積累了處理班級教育問題的策略,并指導了老師們撰寫積累了教育案例。
平時的工作中,她也經常會接到年輕班主任向她咨詢,劉洋洋老師咨詢了“班級學生不寫作業”的教育案例,她告訴她,從給他減少作業的量開始;劉瑞柯老師“一個習慣極差的孩子”教育案例,她告訴她給這個孩子找個小老師;張佳老師“班級里的有償代寫作業”案例,她教給她用班會的形式解決。
23年的教育生涯,如果說她有期盼,那就是她的學生;17年的黨齡,如果說她有動力,那就是一個老黨員的黨性修養。未來日子里,她會繼續踔厲奮發,和青年教師在教育的戰線上逐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