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阻止自己衰老嗎?”這是Science《科學》發布的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之一,也是生命科學領域關注和探討的熱點。6月27日,在2022中國大健康產業(烏鎮)論壇上,絡病研究與創新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抗衰老研究平臺負責人侯云龍,分享了抗衰老新研究思路:通過中醫藥補腎填精干預,改善DNA甲基化年齡,從而實現延緩衰老的目的。
據介紹,侯云龍及其研究團隊發現,通過持續給藥八子補腎兩個月,能將60周齡的衰老小鼠(相當于人的50歲)逆轉至40周齡(相當于人的37歲)。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我國首個運用中藥改善甲基化年齡的復方藥物研究,相關研究正在上海瑞金醫院開展,將于近期披露前期成果。
“甲基化水平預測生理年齡是國際公認的最權威評價方法之一”,侯云龍介紹,衰老是一個按照生命周期逐漸發生發展的過程,引發原因涉及多種因素,隨著年齡增加,人體的生物基因組甲基化水平會發生改變,進而影響各基因的表達,呈現衰老表現。衰老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衰老過程中迸發出來的一系列疾病,比如腫瘤、心臟病、血管動脈粥樣硬化、骨質疏松,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病變。因此,一般會選擇多途徑多靶點的治療。而中藥恰好具有整體調治的特點,不管是小分子藥物還是復方藥物,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較廣范圍的作用。中醫藥對抗衰老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豐富的經典名方提供研究參考的理論依據。
因此,在“中醫絡病理論”指導下,2020年以嶺藥業建立了國內首個衰老研究與抗衰老藥物研發平臺,利用現有的系統生物學理論闡釋脈絡學說及氣絡學說在腦衰老、血管衰老、骨骼衰老等多系統衰老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價值,對于推動對于衰老的系統認知以及可干預靶點的發現,并最終實現治療衰老相關疾病的創新藥物研發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侯云龍指出,“平臺目前運轉良好,包括針對創新中藥‘八子補腎膠囊’在系統衰老方面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已經發表SCI收錄文章4篇,從補腎精抗衰老角度,闡釋了八子補腎膠囊在維持干細胞增殖以及衰老疾病如絕經期骨質疏松、動脈粥樣硬化中的治療作用”。
《國際疾病法典(2018)》中明確指出衰老被看作為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科研院所參與其中,探尋抗衰老藥物研究。目前,針對抗衰老,國際上也提出了近十種從病理、生理學等不同角度進行的機制機理研究。
“此前的主流觀點大多認為,衰老像一類我們熟知的還沒有明確病因的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癥等,因為不知道病因,所以沒有辦法從真正意義上對它進行干預,”在侯云龍看來,“現在醫學界已經調整了對衰老本身研究的方向,轉而開始關注與衰老相關的一些疾病,通過尋找與衰老有關的標志物,調控標志物以達到抗衰老的目的。”
未來,隨著抗衰老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八子補腎為代表的抗衰中成藥市場前景廣闊。侯云龍表示,“我們將繼續致力于以中醫絡病理論為指導,為生物醫藥的發展持續注入動力,為延緩過早衰老提供新的藥物選擇,填補基于從抗衰老因素治療系統性疾病的藥物治療空白,提高國民健康壽命”。(來源:環球網)